河西紡織行的機子日夜不停,女工們輪班趕工,依舊供不應求,機子早就不夠用了。
李驍望著廠房里忙碌的身影,微微點頭說道:“河西商行的事情,三叔你看著辦就好了。”
“你辦事,我信得過。”
“不過,擴建之后的廠房,可以從新移民里挑選女工,給他們一條養家糊口的路子。”
作為北疆的發家之地,老金州人向來殷實。
六鎮的中高層將領多是老金州出身,家中牛羊成群、田畝連片,還有征戰掠奪來的財寶。
可新移民卻是一無所有,急需工作崗位。
雖然大都護府會借給他們牛羊、鼓勵墾荒,還許諾十年免租稅,但頭兩年的生活依舊艱難。
好在紡織行、軍械行、造紙廠、陶瓷廠、磚瓦廠、玻璃廠、河西商隊處處都缺人手,有的是謀生機會。
李驍將這三萬戶百姓遷來金州,本就不是只為了種地放牧,主要是為了填補金州勞動力缺口。
“屬下曉得。”李東昆重重點頭說道。
“會優先挑選那些家中無業、且負擔大的女子入行。”
他早就不是那個混子了,很是清楚河西商行對北疆來說意味著什么。
能賺多少錢倒是其次,最重要的是調節經濟,解決一些大都護府顧及不到的問題。
就例如,北疆八州百姓所需要的糧食、物資等等,很多都是通過河西商行的售賣得來。
更甚至,北疆軍的很多戰利品,也是先售賣給河西商行,然后又運回北疆的。
隨軍商販沒有,這是隨軍國企。
所以,河西商行便需要一直數量龐大的商隊運送貨物。
這就又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補充。
“北疆對布、衣的需求只會越來越多。”
李驍話鋒一轉,語氣沉了幾分:“河西紡織行產能不足,那便在大漠再建幾座紡織行。”
他走到窗邊,望著遠處連綿的雪地,沉聲道:“相比于金州,大漠更有優勢。”
紡織所需的,幾乎全來自高昌和大漠。
前兩年大漠不穩,李驍只能把產業重心全放在金州。
如今北疆對大漠的控制力日漸穩固,是時候將產業外移了。
金州更適合成為政治中心,地理位置決定了它并不適合發展經濟。
而且經濟產業自古以來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大漠盛產,那便紡織布。
金州盛產羊毛,那便紡織羊毛呢。
后世的一件羊毛呢價格,遠遠高于一件普通衣。
但如今不同,金州羊毛和大漠的一樣多,所以羊毛呢的價格也很低,普通百姓也穿的起。
“紡織用的多產自高昌和大漠,在當地建廠,制成成衣再運回來,能省下大半運費和時間。”
李驍算道:“況且,這次又有三個萬戶百姓遷去大漠,那些女人除了種地,正好可以進紡織行干活,也算給大漠新移民添條增收的路子。”
李東昆連忙點頭:“大都護英明。”
“屬下這就去安排,先派人去大漠勘察選址,選幾個產量高、交通便利的地方動工。”
“嗯。”
李驍應了一聲,目光又落回紡紗機上:“新招的女工要好好培訓,工錢按熟練程度分級,干得好多給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