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般轉業機制,正是為盤活六鎮上升渠道,激將士們奮勇爭先。
“大同府的第一批糧食正在通過水路運往斡羅孩城,你們到了之后即刻派人接收,務必保證每一戶百姓每日能領到果腹的口糧。”
李驍的目光掃過面前的將領們,沉聲道。
“河西商行已在漠北大量收購羊皮,簡單制成羊皮襖,你們沿途要按人頭分發給百姓保暖,盡可能的減少凍斃的事情發生。”
“另外,窩魯朵還有二十多萬只牛羊,到了那里找衛軒接收,按戶數租借給各戶,讓他們冬天至少能喝上幾口羊奶。”
“到了駐地,立馬安排人割冬草,收集苜蓿草種子,開春就大面積播種,建專門的苜蓿草牧場。”
“眼下沒那么多帳篷,就讓百姓挖地窩子,雖簡陋但能擋風御寒,先熬過這個冬天再說。”
李驍叮囑了很多,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更多的百姓在漠北生存下去。
萬戶魯大壯微微撫胸,甕聲甕氣地回應:“大都護放心。”
“末將跟隨您打了這么多仗,這點事還能辦不妥?”
“行軍途中的吃喝住用,末將心里都有數,定不會讓百姓遭太多罪。”
“去吧。”李驍擺了擺手。
魯大壯帶著千戶們撫胸行禮,翻身上馬,沿著隊伍邊緣疾馳而去。
李驍佇立在原地凝望,內心翻涌著復雜的情緒。
這些遷徙的百姓,既是北疆未來的根基,也是沉甸甸的責任。
只要讓他們在這片土地上扎根,漠北的版圖才能真正穩固。
送走了魯大壯這支萬戶移民,李驍翻身上馬,帶著親兵前往興慶府周圍的田野巡視。
興慶府周邊的良田曾是夏國的立國根基,肥沃程度不亞于河西走廊,往日里全被王公貴族、田主豪強霸占。
如今這些土地盡被北疆軍征收,正在重新分配給了留下的百姓。
恰逢秋種時節,田埂上到處都是忙碌的身影。
租好地的百姓們挽著褲腳,在地里揮著鋤頭翻土、播種,汗水浸濕了衣衫也渾然不覺。
想到明年夏天收獲時,自己能留下六成糧食,所有人都干勁十足。
李驍騎馬慢悠悠的走著,看著眼前這幅生機勃勃的景象,滿是欣慰。
民以食為天,只要把土地的問題解決好,百姓們能安居樂業,興慶府才能真正安定下來。
巡視完耕地,返回行營的路上,李驍收到了兩道來自龍城的信件。
一封是蕭燕燕派人送來的,另一封則是錦衣衛呈上來的。
他先拆開了錦衣衛送來的信件,上面是一行行小巧秀氣的契丹文字,一看便知出自女子之手
正是舒律烏瑾所寫。
信中說,她生下了一個兒子,五斤六兩,身體健康。
還說已經給孩子取好了名字,叫蕭玄策,不日便準備返回陰山,對外宣稱這是她領養的孩子,立為蕭家的嫡子,日后繼承蕭家遺澤。
舒律烏瑾有身孕的事,知曉者寥寥無幾。
李驍安排她在遠離眾人視線的地方養胎、生產,此前就曾向李驍透露,想讓這個孩子姓蕭。
李驍說過,愿意納她進門,給她和孩子一個名正言順的身份。
畢竟按照草原規矩,她這個寡婦本就可以再嫁。
可舒律烏瑾卻執意不肯,她說那意味著要和蕭家斷絕一切,重新開始,而她對蕭思摩用情至深。
李驍捏著信紙,有些無奈地搖了搖頭。
這女人,真是夠“渣”的,把自己當成借種的種馬,事了之后就一腳踢開。
但他也清楚舒律烏瑾性格倔強,既然她意愿堅決,不進李家的門,自己也不好硬來。
否則傳出去,只會成為整個北疆的笑話。
“罷了。”
李驍在心中安慰自己:“這兒子就當是隨嫡母的姓了。”
等蕭玄策長大,李驍會封他個有名無實的逍遙王爺,就像宋國的柴王那樣,一輩子衣食無憂,也算是盡了一份做父親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