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攻下關隘,即刻轉攻為守,以防北側曹魏防軍反攻。
諸事既定,諸將各領其責。
待至寅末卯初,江霧如期漫過大散關,便處對面亦不見其人。
文聘率三百死士以草繩為令,伏地潛行,身披的草葉泥土與周遭山林相融,直至西側柵欄下仍未被察覺。
此時恰逢辰時換防,守軍正交接名冊,只兩名兵士懶洋洋上前查驗,文聘驟起揮刀,兵士應聲倒地,死士們隨即揮斧劈砍木柵欄,木屑飛濺間,缺口轉瞬破開。
柵欄斷裂聲驚動守軍,然霧氣中難辨敵眾,只能亂箭射向缺口。文聘率軍死守缺口,刀盾相抵擋住箭雨。
藏于林間的趙云見殺聲驟起,即刻率主力疾沖,一半兵士隨文聘向內突進,另一半則沿關墻兩側包抄,截殺潰散守軍。
關后嘉陵江對岸,霍峻、楊阜二百弓手搭箭,箭矢劃破霧氣,直中關隘內部。
箭矢如飛蝗,在彌漫的大霧中“嗖嗖”穿梭,守軍不知敵軍幾何,紛紛大亂,棄械奔逃。
夏侯楙聞聲欲槍趕來,正欲整軍交戰,卻聞攻隘者乃是趙云。
思及當年單騎炸曹營之事,心下大駭,登時不敢露面,竟棄關而逃。
因為戰前部署得當,這一戰幾乎未費多大力氣。
趙云軍便順利控制關城。
趙云得入大散關后,依計即刻轉攻為守。
分派兵士修補柵欄、加固城墻,又令霍峻率部守北岸要道,防備曹魏援軍。
待霧氣散盡,大散關已插滿漢軍旗幟,糧道與退路盡在掌控。
趙云大喜,遂問蒯越:“軍師,既以下關,當何時攻打陳倉,與令公會師?”
蒯越撫髯一笑:“不著急,令公有言,城下之后,駐守待命。”
趙云頷首,其性嚴謹持重,自當遵令。
然心有不解,今又有高謀在此,不妨問明緣由。
“今我既得大散關,曹魏必震恐增兵。若其援軍盡至,憑險而守,我等再圖陳倉,豈不愈發艱難?”
“曹魏必震恐增兵?”
“然……”
“然有無此等可能,令公這般布置,或許本就欲誘曹魏于此增兵也。”
“這……”
趙云還是有點想不明白。
蒯越笑而答道:“若曹魏于此增兵愈多,則陛下那邊,兵勢自當愈寡矣。
若曹魏竟不增兵,我等便可久屯于此,以威懾陳倉。”
趙云頷首恍然,似乎明白了諸葛亮的深意。
……
另一邊,賈詡卻輾轉反側,久思難眠。
他雖定下了離間之計,卻又覺得劉備和諸葛亮未必會真生嫌隙。
否則,以劉備御人之能,也不會讓他單獨駐守和治理涼州那么久,而沒有采取任何反制措施。
可若未生嫌隙,劉備東征又為何不帶諸葛亮?
莫非,諸葛亮留在涼州,并非僅僅是屯糧養民。
他或許真的在執行一件意想不到的任務?
可若真是如此,那意想不到的任務,又會是什么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