蹚著水,陳舟小心翼翼地行進著。
海水越來越深,起初只是覆蓋腳面,逐漸包裹小腿,現在已經沒到腰際。
無邊無際的細浪映著日光蕩漾在陳舟眼中,海水的浮力不斷搖動著雙腿,使他稍微失神。
想要繼續向前,步行已十分困難,必須得游泳了。
趁著水淺,陳舟試著在海水中撲騰了兩圈。
事實證明,游泳就像騎自行車一樣,是一項學會了就刻在骨子里,難以忘卻的技能。
當身體浸沒在海水中,陳舟的心率迅速上升。
直面深邃的海洋,他內心深處仍不信任,并本能地想要抻開雙腿,靠腳下堅實的著力點驅散恐懼。
但亞熱帶和暖的水溫鼓勵了他,同時一種無處不在且超乎意料的浮力托舉著他的身體,使他不再下沉。
這感覺遠比在鄉間清涼的河水中游泳舒適,陳舟劃著水,逐漸找回了失去的勇氣。
海波輕搖,伴著藍寶石般的微瀾上下起伏,放眼望去天水一色,使陳舟繃緊的神經不禁放松下來,頭頂熾陽投下的光線似乎也變得沒那么酷熱了。
怦怦亂跳的心臟隨即恢復了應有的節奏。
陳舟舒展開身體,順從肌肉記憶,雙臂交替,雙腿蹬夾,在海面上畫下了一道歪歪扭扭的浪花。
雖已有兩年多不曾游泳,那些刻入本能的東西卻從未遺忘,伴著海水阻力帶來的反饋,陳舟愈發熟練,以一種笨拙但堅定的姿態游向商船。
他知道自己很快就會游離淺水區,到時候身下便再無落腳點,心中難免有些沒底。
不過很快,另一件使人窘迫的事蓋過了他的惴惴不安。
隨著陳舟向前游動,無所不入的海水順著縫隙灌進了他不甚緊實的內褲中,并迅速在屁股處聚集起一大團水球,拽著內褲往后脫落。
這個突如其來的意外迅速扒掉了陳舟身上最后一件衣物,使他被迫變成了一個名符其實的“裸泳愛好者”。
每一寸肌膚都暴露在外,一種無所適從的怪異感覺涌上心頭,陳舟很想抓住“放蕩不羈愛自由”的內褲,卻又擔心影響了換氣節奏,只能硬著頭皮繼續往前游。
四百米出頭的距離于一呼一吸間漸漸拉近,這艘建造自中世紀末期的木質帆船在陳舟視線中緩緩放大,愈發清晰。
未至近前,微風便帶著船上的腐敗氣味撲到了陳舟身前。
這味道混合著木材暴曬后的纖維味、霉變味、潮氣、腥氣以及一種尸體腐爛味,它不管不顧地灌進陳舟的鼻孔,刺激得他差點流下兩行眼淚。
就像大多數男人心目中對初戀的印象總是朦朧而完美一樣,自小學初讀《魯濱遜漂流記》以來,陳舟始終對這艘帆船抱有美好的幻想。
畢竟在原著中,這艘船為魯濱遜在孤島上二十八年的生存提供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幫助,就仿佛圣經中的諾亞方舟,拯救了魯濱遜這只迷途羔羊的性命。
而且作者笛福在為數不多描寫船與海上生活的篇幅中,從未提及它的缺點。
每一個看過《魯濱遜漂流記》的人都會不可避免地在燃起的航海夢以及對冒險的憧憬中將這艘船視作“初戀一般美好”的存在。
但它終歸是一艘古老的木質帆船,應用的建造技術與材料無不突顯著17世紀末期的風格與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