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這些精銳在過去的戰爭中被帶走許多,但蔡襲還是利用留下來的老人,盡量維持著三軍將士的戰斗力。
他們的戰斗素質,在大禮十五萬軍隊過去九個多月的圍攻下得到了驗證。
整整九個月的時間里,蔡襲率領被他第一時間收攏起來的八千安南精銳,分別駐守交趾、羅平二縣。
如今九個月過去,二縣依舊掌握在唐軍手中,三辰旗依然在空中飄揚。
城頭那飄揚的一面面三辰旗,是蔡襲等人心中的信念所在,也是祐世隆自覺的屈辱所在。
似乎只要這面三辰旗還在,祐世隆就永遠無法徹底占領安南全境。
“簌簌……”
雨中,腳步聲傳來,趙諾眉與段宗榜凝重面色走入帳內。
祐世隆見二人表情不對,當即便察覺了不妙:“發生何事?”
“陛下……”
二人先后跪下行個禮,接著由趙諾眉將一份奏表呈了出來。
祐世隆起身走下軟榻,搶過這份奏表,一目十行的將其內容看完,臉色便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泛紅了起來。
“高、駢!!”
他將手中奏表狠狠摔在了地上,而原因也十分清楚。
“陛下,如今高駢派兵攻打我軍治下黎州與戎州,僅憑幾位清平官手中兵馬,根本難以抵擋。”
“陛下,我軍若是不速速撤軍返回北線,這些年所得成果盡皆丟失,請陛下決斷……”
段宗榜與趙諾眉的話不斷刺激著祐世隆,他本以為能輕易拿下安南,結果卻碰壁于蔡襲之手。
盡管他已經占據安南絕大部分地方,但交趾和羅平沒有拿下來,等他撤軍之后,蔡襲必然會奪回西道江南北兩岸。
想到這里,他不免閉上了眼睛,仰頭沉思,不斷衡量利弊。
半盞茶后,祐世隆這才攥緊拳頭開口道:“傳令三軍,待大雨停下便撤軍……”
“陛下英明!!”
段宗榜及趙諾眉果斷向祐世隆獻上馬屁,而他們之所以沒有建議祐世隆留兵繼續包圍蔡襲,也是因為他高駢麾下部將梁纘仍在嶺西駐兵,隨時可以南下。
梁纘率軍擊敗蔡京,逼其自殺后,他立馬收攏了嶺西和桂管、容管的兵馬,麾下足有四萬之眾。
面對如此局面,留兵太少起不到作用,留兵太多又無法給予北線戰場最大支持。
兩取其一,祐世隆他們只能放棄安南,轉而選擇黎州和戎州。
這不僅僅是因為大禮在黎州和戎州傾入太多心血,還包括了安南西境丟失,只要大禮控制好峰州,隨時可以輕易攻入安南腹地。
在這樣的局面下,祐世隆自然選擇了先北后南。
幾日后,大雨漸漸告歇,但由于此時還處于雨季,故此祐世隆急忙率軍拔營撤回峰州,并駐兵三萬于峰州、武峨州、福祿州等安南西境三州。
交趾、羅平之圍得以解開,已經吃了多日冷飯的百姓連忙涌出城去,將能砍伐的樹木盡數砍伐。
哪怕樹木潮濕,他們也想辦法剝樹皮來燒火做飯。
月中,得知安南撤兵,梁纘出兵收復了安南東北部的瀼州與湯州,并派人傳軍令,告知蔡襲前來接管城池。
對于這樣的做法,自然有人不解。
“高王,梁大郎傳來書信,蔡襲已經重新派兵拿下瀼州和湯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