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了恩科進士的授官品級,這是甜棗,所以還不夠,還得有根大棒,恩威并施!
聶宇接著補充寫道:“科舉改革額外加條:考生須持有中學畢業證,方能進考院試。”
這個改動就稍微比較大了,因為彼時科舉不論怎么去改,基本的六次考試流程都沒有變動。
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六門考試缺一不可。
說句題外話,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連中六元,且功名未被取消的家伙,今年剛好正在云南做主考官。
聶宇現在是一言而定,直接把六場考試給刪改了兩場,然后替換成了小學和中學,持有中學畢業證才能進考院試,也就是必須要在學生堂三不府接受六年的新式教育,才可以去考取秀才功名。
這聽著似乎有些不太公平,因為中學畢業就能直授鎮長官,那還考院試拿秀才功名干嘛
但這就是聶宇的目的,通過這種辦法讓學子們都去學府讀書,使學府教育能夠快速發展起來。
而且,科考本身就有很強的競爭機遇性,要是真有才學實料,那中學畢業后完全可以一路考上殿試,去做風光狀元。
你說你考不上
那特么是你自己的問題,都是同樣的卷子,都是同樣在中學畢業
考出來的,怎么別人能考上,你就考不上
這同樣也是聶宇沒有取消八股文章,八股文雖然很死板僵化,可勝在標準化,能讓考官更方便閱卷打分數。
真以為這么一群新科考生論才學,能強的過主考官
八股文只是讓主考官能更好去評定考生的基礎水平,若有兩人的才學策論差不多,那誰的八股文章寫的更好,誰的名次就能更高。
考試總得有標準答案,科考寫文章不可能搞標準答案,那就用標準文章格式,就算到了現代不也用卷面分這東西
一個時代的考試,有一個時代需要的標準,八股文就是科舉的標準。
不過,聶宇同樣也有考慮到了科舉改革的影響,恩科要明年才會開第一場,再往后面的科考改革,他決定等推翻了偽清,正式開國了以后再搞。
到時候,就連目前初步確定的學府教育,肯定也得跟著繼續改革。
現在的大漢學府教育,小學畢業授村長,中學畢業授鎮長,大學畢業授縣丞。
在他還是漢王,地盤不大的時候正合適,可等到后面地盤真正壯大,乃至他做了皇帝,那肯定不能還這么來。
全國多少個省份,每個省份都分出七八九十個州府,這樣算下來年得有多少畢業的大學生員,地方縣衙的官員就算嚴格遵循三年一換,那也完全不夠用的。
聶宇對科舉改革提出的補充,禮部大概率不會反對,他們本來對科舉需求就不大。
只要做出的改動不是太大,甚至完全取縮了科舉,那就問題都不大。
就算完全取綿科舉,實際也沒多大關系,只要你能把龍椅坐穩了,那天下士子除了發發牢騷,什么也干不成。
不要小看了士紳們的忍受極限,不真的把他們摁死,那就一切都有回旋商量的余地。
等真把他們摁死了,士紳或許會反抗,但也來不及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