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德安義門陳
江西文風鼎盛不是隨便說說的,明朝開始就流傳有“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的諺語。
到了清朝,江西雖然由盛轉衰,因為地方民亂和改朝換代,沒有了往日的興盛,但憑借兩宋以來打下來的深厚底蘊,江西還是南方大省。
大到什么地步呢
清朝初年能占全國三分之一賦稅的江南省,江西財稅差不多就相當于它的一半。在江南省拆分以后,甚至一度還壓過了繼承江南的安徽、江蘇,成為兩江三省財稅第一。
再說科舉文脈上,雖然滿清防漢第一,但有清一朝開科112次,江西一省就中過1855個進士,直接占了全國的6.91%。
清朝的科舉發達縣,全國有114個,僅江西一省就占了9個,可謂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然而,讀書厲害,那就意味著打仗不行。
不是什么地域黑,而是要讀書厲害,就得有相對穩定的社會環境。江西地處內陸腹地,又是吳頭楚尾,西面是天下糧倉,東面是財賦重鎮。
贛南還不好說,但贛北有鄱陽湖平原和長江水運,幾十年來都沒有大的動亂災害,這里的士紳百姓已經很久都沒見過官兵打仗,更沒見過造反是什么樣子的
還有為什么要造反咬咬牙又不是活不下去。
德安縣城。
“漢賊……漢賊不是去打南康府城了嗎怎么會突然來德安縣的”德安縣令陳煦看著城外已經扎營的漢軍,滿臉驚疑不定問道。
跟著上了城墻的縣丞高博,同樣也是不敢置信:“會不會是南康府城已經破了,所以漢賊才南下攻打德安”
陳煦矢口否決:“不可能,南康府城高墻厚,而且張府臺已經傳信本縣,說已經在募兵守城,漢賊是數日前才南下的,不可能這么快就打下了南康府城。”
高博冷不丁說了一句:“可是縣臺,九江府城也是幾日告破,漢賊不是尋常反賊。就連巡撫大人聚兵圍剿的吉安賊寇,那也是湖廣漢賊的手下敗將。”
陳煦說道:“吉安賊寇不足掛齒,一群漢賊趕出來的喪家之犬,烏合之眾,待到巡撫大人將其平定,再調我江西數萬精軍北上,漢賊再厲害也抵擋不住!”
三言兩語就能聽出,這兩人明顯對漢軍沒有清晰的認知。
這也是正常的,因為漢軍在湖廣,遠在江西的他們肯定不清楚漢軍的虛實。而且偽清朝廷也不會讓消息走漏太多,防止地方官怯戰逃跑,或者干脆獻城投降。
不光偽清朝廷在瞞著江西地方官,張誠基、萬寧兩人也在合伙掩蓋消息,反正南康、九江兩府的地方官,是不知道他們寄予厚望的巡撫大軍,已經在吉安府賊寇手上吃了一個天大的敗仗。
就連作為精銳主力的南瑞鎮都被打殘,總兵戰死!
這要是知道了,怕不是這兩人連投降從賊的心思都得有了。
高博說道:“縣臺,吉安賊寇就算再烏合之眾,問題是巡撫大人若在吉安府拖得太久,那這德安縣如何能守得住啊”
這么一說,本來還信心滿滿的陳煦,瞬間就不說話了。過了好片刻,才說道:“守不住也得守,你我皆是外地官,家眷不在本地。若是戰死殉城還好說,可要是從賊了,家眷妻兒都不得保。”
說罷,又主動寬慰道:“而且,我看這漢賊大軍兵力不多,想必非是漢賊主力,南康府城應當是還在的。我們再讓城中士紳富戶多捐一些錢糧,總能把縣城守下來的。”
“也只好如此了。”高博點點頭。
陳煦又說:“這勸導士紳富戶捐糧,就都交給文若兄了。”
高博拱手:“一定盡力而為。”
這二人是打算硬著頭皮守城了,還是沒見識過漢軍戰力,覺得自己堅持一下,總能守得住縣城。
害怕這樣不保險,陳煦又親筆寫信,讓人出城快馬加鞭,去南昌府請救兵。
巧了,漢軍也是剛剛南下,把建昌縣給圍住,還沿著建昌縣城,又把修水河給封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