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宣發出來,就連敢于直諫漢王的文臣士子,都得通通偃旗息鼓了。
因為他們是男人,《女誡》的事情他們實在不好去插手,還是要以堂堂仕林正統的身份,去跟大漢的王后辯經。
新《女誡》作為漢王的殺手锏,不在于刑律立法,而在于人心改移,連王后都認為女子貞潔不該大于人命,不該大于天命,那百姓肯定會潛移默化的盲從相信。
如此,《大漢新律》里面有關女子貞潔的律法,自然就沒有再爭議的必要。
之前會分出輕重兩派,甚至分化出比較離譜的第三派,歸根結底還是女子貞潔大于性命的儒家傳統觀念在作祟。
一旦有女子被調戲,哪怕沒有被非禮,名聲受損之下,也得迫于人言壓力,而選擇自盡保住所謂貞潔。
如此,本來一件不算太大的刑法案子,直接變成了人命官司。這么一搞,刑部確實不知道該怎么改了,怎么改都會有人不滿。
現在,新《女誡》宣發出去,作為源頭的百姓觀念被改變。那女子被調戲以后,就不會再自盡尋死。
百姓也會認為調戲而已,不會真的有礙貞潔,只要及時報官讓官府主持公道就行了。
沒有了人命官司,官府在新法的量刑上,就可以適當減輕,不必動不動就流放殺頭。
不光是《大漢新律》上的改動,聶宇還由此做出引申,通過王后添寫《女誡》,變相鼓勵婦女放棄傳統的貞潔觀念。
大漢的蒸汽紡紗機都已經出現,繼續維持傳統僵化的男耕女織,女子足不出戶,不能與外男接觸,不能拋頭露面,這種保守到有病的小農經濟模式,實在太影響生產力的進步了。
工業革命的初期階段,蒸汽紡紗機的主流群體,肯定還是女子為主。所以女子必須拋頭露面,出去為家庭紡紗賺錢,否則蒸汽紡紗機壓根推廣不動,就更別提什么工業革命了。
對于這樣會不會帶來不良影響,聶宇完全不擔心,因為老百姓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只要能讓百姓嘗到了甜頭,他們馬上就會鼓勵自己的妻女,天天出去紡紗賺錢。
……
翌日。
漢王對新法的朱批定論,還有王后親筆的《女誡》添文,一起下發內閣。
內閣眾臣看過后,頓時面面相覷。
場面沉默良久,首輔劉駿嘆道:“大王這是丟了個大麻煩下來啊!”
顧景搖頭:“元輔不必如此,大王顯然已經料到了,所以才讓王后娘娘寫下了這《女誡》新文。《新律》若原來有著爭議,那有了《女誡》背書,一切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
王若愚點頭說道:“顧尚書說的不錯,《大漢新律》既然是新律,那就勢必引起我大漢百姓官民的軒然大波。而大王和娘娘的這部《女誡》,則是恰到好處起到了定海神針的作用。有了這《女誡》,那么一切就都不是問題了。”
姚宏毅也說:“我認為這《女誡》定的很好,別的不說,女子裹足就實為陋習,然百姓愚民、陳腐豪紳,都奉之為圭臬。工部下屬商司的官員,曾經在前往徽州走商時,親眼見過那許多所謂裹足閨秀,著實是病態且不堪入目。而且,這還只是偽清治下,我大漢治下隨著百姓日子變好,部分土豪劣紳又開始私下里給女子裹足,還鼓動百姓裹足大雅,簡直不成體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