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放榜
大漢會試與明清會試略有不同,三場會試還是照例要考四書文、五言八韻詩、五經文以及策問,但每場又都新增了數理化作為附加題。
附加題占的分值很高,答上來的越多,考卷得分就越高。
大漢的首場恩科考試,已經開始采取積分制。
不采取積分制的話,聶宇就沒法閱卷了。
他的文化水平對比古人還是太爛,看文章很難看得出好壞優劣。而且這種憑文章來判定,也太依賴考官的能力和人品,不如一刀切來的方便。
用積分制考卷,至少選拔出來的進士,能力上限不敢說,下限肯定是有保證的。
聶宇廢除不了科舉,那就干脆改革科舉已經僵化的模式,給科舉輸送點新鮮血液,讓科舉能夠平穩過渡。
至于天下的讀書人會不會有所不滿
這不用擔心,只要大漢能坐穩龍椅,讀書人的適應性都很強,別搞得太過分都能接受。
比如朱元璋就曾覺得科舉誤國,選拔出來的官員全是筆架子,干啥啥不行,就會寫文章作詩。于是就廢除科舉,改為地方舉薦人才做官,直接持續了十五年之久,讀書人連屁都沒崩出一個來。
最后還是舉薦制比科舉制更坑,舉薦選拔出來的官員,大多都是關系戶,能力完全沒保證,貪污倒是一把好手。
朱元璋折騰半天,覺得還是科舉稍微沒那么坑,好歹不會上來那么多廢物貪官。
貢院考場,考官依次發現卷子。
“嗯,前幾題的四書經義還好,我已提起溫習一個多月,應該問題不大。但這后面的數學、物理、化學是何意”
程駟舉接過考卷,先來回翻看幾遍,頓覺有些疑惑。
數學他快速略過幾題,發現就是算學,只是改了個名字,而且難度也頗高,居然涉及到了“商高定理”(勾股定理)應用。
后頭的物理、化學,他完全看的一頭霧水。
程駟舉按著卷子,一字一句認真看過:“茶壺燒開水,此為物理現象還是化學現象不是,茶壺燒開水跟這什么物理、化學有何關聯”
程駟舉看的一臉懵逼,作為安徽考生的他,劣勢在此時終于顯現出來。
大漢這邊的士子考生,可能還有人能答得上這些題目。但這些安徽、江西新占之地的考生,他們沒有看過大漢學府的數理化系統性教材,壓根沒辦法理解數理化的具體概念含義。
這似乎有些不公平不公平就對了,聶宇就是要他們印象深刻,記住數理化不是小眾偏門,這是被列入恩科會試的考題。
想要拿分,那就努力去學好數理化,去卷自然科學吧!
程駟舉盯著考卷看了半天,數學他還能解出幾題,物理、化學完全看不懂,只能瞎蒙了。
好在物理、化學的卷面里,大多都是選擇題和判斷題,就算不會也不至于完全做不出來。
聶宇還是手下留情了。
會試第一場考了三天,直接把貢院里的兩百多名考生,考到懷疑人生。
這什么鬼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