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人反駁:“大漢不還是舊號”
又有人接話:“大楚呢大漢家鄉在荊楚,完全可以大楚為號。大楚又是新號,還能暗合地名,又是上古六國的國號,足夠貴重。”
說大漢的那人遲疑道:“這會否地域性太強了”
“那你說取什么”
“……”
針對新朝國號問題,今日凡是值班被召來的秘書官,全部都加入了爭執討論。
個個爭得臉紅脖子粗,若非漢王就坐在那里,這些人怕是都能吵著吵著打起來。
畢竟,這可是新朝國號,不只是百年難遇的鼎革盛事,還是對新朝國號確立的參與感。
今日在此爭議的秘書官,就算國號最終未被采納,百年以后也得被寫進史書記錄。
要是國號被采用了,少說都得是著書立傳的級別,好好說道探討怎么用的這個國號。
說不準,后世還得出一堆營銷號,來探討某某對大漢的國號影響,編一大堆亂七八糟,不明真假的小故事。
換誰來了都得爭一爭,這可是隨便提一嘴,都能上史書留名的好事。
眾人正爭議著,鄧顯鶴忽然來了一句:“國號不如叫大乾如何”
神特么“大乾”,聽到鄧顯鶴蹦出來的這個國號,原本還端坐在上的聶宇,終于是繃不住了。
鄧顯鶴連忙解釋道:“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這是蒙元國號之由來,所謂大元國。而蒙元之后的大明,則來自下一句,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此為大明國。因此,若要暗合天意德運始終,則可取后一句,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這便是‘大乾’國號之來歷。”
這幾句輪轉的話,全都出自周易《彖傳》。
可以說,若是按照周易《彖傳》來算的話,鄧顯鶴提的這個國號,是可以被現在的偽清所繼承。
只是偽清不講規矩,大元、大明都用了周易舊例,偽清偏要特立獨行,自己定了一個大清的國號。
大清,水克火,正好克制大明。
又有《管子內業》:“鏡大清者,視乎大明。”
沒辦法,得國不正是這樣的,清修《明史》就是最好笑的點,為了遮掩自己底氣不足,愣是把一部史書修了快一百年。
熟悉明史的史官都熬死的差不多了,《明史》才算出爐了。
鄧顯鶴見聶宇對“大乾”的國號似乎有些意見,又補充道:“以《彖傳》來說,國號便是以此輪轉承運,唯有偽清從始至終未將自身視作中國王朝,這才自改大清,美其名曰水克火,實則狗屁不通。而我大漢若以大乾承繼,便是恢復中華德運秩序,又以乾道為國號,暗合天道之數,國祚必定綿長。”
說罷,又補充一句:“若是大王對大乾不滿意,還可以大和、大貞……”
大和、大貞……比大乾還離譜。
好在聶宇沒來及說話,倒是魏輔邦出言反對:“國號大乾還能理解,乾坤天地,此為天道。大和、大貞未免太過生僻,而且也不合乎我大漢開國立意。”
眾人爭執不出個所以然,大家都想自己建議的國號被選中,誰都沒辦法真正服眾。
聶宇卻也不著急,國號這種事情本來就是出個參考,順便考校一番秘書閣眾人的學問主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