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內廷女官
外廷機構議的差不多,實際也沒什么好議的。
因為全都是草創,在座君臣都是第一次當皇帝,第一次做開國大臣的,誰都沒有經驗,只能學前明、學偽清摸索著來。
顧景也遞上一封奏章:“陛下,這是禮部擬定,內廷分屬及女官選任,還有內廷相關禁令制度。”
既然已經決定不用太監,改用女官制度,禮部再不認可,也只能捏著鼻子先認了,然后想辦法給女官制度打補丁。
聶宇簡單翻看了幾頁,發現禮部擬定的新朝內廷,跟明清的內廷倒是頗為相似。
前明內廷分為十二監,光是數量上就能看出機構龐大臃腫。
偽清做出改革,沒有沿用前明內廷十二監,而是分為御前大臣、軍機大臣、上書房、南書房以及內務府。
看似精簡了不少,但實則機構比之前明更加臃腫。
這無關統治者是誰,純粹是皇權和相權之間的爭斗,引發的一系列連鎖反應。
不論明清內廷,二者其實都兼領了部分皇權,還有干預外朝決策的權力。
前明十二監之首的司禮監,其主要職責包括掌管皇帝詔書、代皇帝奏章批紅、管理宮廷禮儀、監修實錄、掌管御用文書、提督東廠,權力不可謂不大。
偽清的內廷就更夸張了,御前大臣、軍機大臣、上書房、南書房四大機構,層層重迭,相互瓜分,直接把外朝的內閣干成了虛設機構。
大事小事皆由內廷決斷,內閣的唯作用,就是六部上奏,內閣看過后再轉交給內廷。
乾隆早期,偽清內閣趁著雍正駕崩,嘗試進行了一次反撲,成功擊敗軍機處,奪回了部分相權。
但就像歷朝皇權相權之爭的結果,內閣奪回相權以后,就會索要更多相權,甚至覬覦皇權。
然后,軍機處復設,內閣被打回原形,到現在都還是半死不活。
大漢新朝建制,內廷第一次全面使用女官,而廢用太監製度,這算是千古開國創舉,誰都不知道女官會搞成什么樣子。
所以禮部給新朝內廷規劃,沒有全盤照搬明清內廷,而是將二者各取部分。
首先,偽清內廷用來跟外朝奪權的軍機大臣、御前大臣這些,肯定都不能劃入內廷。
其次,前明內廷的司禮監,這個也不用復設,大漢新朝已經有了秘書閣,跟司禮監的部分權力高度重合,相當於閹割版的文官司禮監,復設等於畫蛇添足,還容易讓女官內廷不可控。
女官有生育能力,這是女官內廷的最大缺點,也是文官必須要嚴加提防的危害,不能給新朝內廷伸手外朝的任何機會。
去掉了幾個有外朝權力的,禮部又在剩下的內廷機構里,做出合理的人員精簡。
明清內廷,機構都有些過於臃腫了,前明內廷十二監,偽清內務府下轄七司三院,起碼有三分之一都是沒必要的。
前明的御用監、司設監、尚衣監,這三個部門職責高度重合,御用監管御用物品,包括服飾、珍玩、器具,司設監管宮廷典禮宴會的御用物資,尚衣監管皇帝和后妃製衣服飾。
又有尚寶監、印綬監,前者管皇帝的印信文書,后者管朝廷的印信文書,二者都是皇帝在用,完全也可以合併一下。
還有神宮監,專司皇室祭祀,這個同樣可以不要。
皇室祭祀肯定屬於國事,都由國庫來掏錢,那還留個內廷的神宮監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