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開歷史倒車
深夜,行宮。
聶宇沒有休息,正在書房里靜心沉思,在他的桌案前擺著一張宣紙,紙上依次書有:皇帝、女官、秘書閣、內閣、眾部院、地方。
女官已經被用硃筆給畫叉,大漢新朝內廷不得干政,這是定下來的內廷制度。
聶宇不想使用太監,那就使用女官,而女官組成的新朝內廷,不可能賦予她們干預外朝的權力,否則必定會出大亂子。
后世之君如何,自己管不著,他只能先管當下。
雖然內廷太監詬病很多,但沒有了太監作為中間商爭奪權力,那這部分缺失的權力不會憑空消失,只會被外朝迅速占據奪取。
皇權、相權之爭,自古都是如此,哪怕到了偽清,這幫被偽清視作奴才的漢人內閣,依舊敢跟滿洲貴族們碰一碰。
只要皇權退讓,相權就會瘋狂進取,索要更多的權力,甚至皇權他們都會覬覦。
所以,必須做出針對性的補充調整,參考明清的政治經驗,前明一開始是朱元璋廢除宰相制度,設立三司分化相權,而后自己再大權獨攬。
這種模式有用,但是並不可取,因為實在太忙了,相權被皇權完全控制,那就是皇帝必須全都化身工作狂。
一天工作十個小時以上是常態,忙起來十二三個小時都有可能。
聶宇反正不知道朱元璋到底是怎么在這種勤政的狀態下,堅持二十來年的,要知道這位可是連皇城里的盜竊案,如此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要過問,就這還沒有過勞死,身體真特么硬朗!
這么勤政別說后世之君,聶宇感覺自己都有些吃不消。
就算他現在解散內閣,大權一把抓,堅持個二三十年,等他過勞猝死,后世皇帝肯定也還會想辦法偷懶息政。
息政的機會越多,讓出的權力就會越多,相權就會越來越強大。
到了朱元璋駕崩以后,洪武三十五年繼位的朱棣,為了能有時間征討漠北、封狼居胥,就開創設置了內閣的草臺班子,協助自己打仗之余處理政務。
而這時的內閣,雖然已經開始接觸朝政,常參機要,但依舊附屬於皇帝的秘書機構,沒有決策權力,只能提出建議。
真正讓大明內閣權力坐大的契機,在於“仁宣之治”,“仁宣之治”對大明帶來的后遺癥太大了。
連續兩代皇帝早亡,一個盛世加起來的皇帝在位時間,合計不超過十年。
這讓大明皇權出現第一次超長待機,洪武年間就被肢解的相權趁機開始反撲。
到了堡宗年間,又接了波土木堡之變作的神操,于謙愣是趕鴨子上架的去接手大明軍權,相權跟著迅速失控。
土木堡之變被后世解讀為陰謀論,但要真是陰謀論,那只能說明文官集權夠狠的,六部尚書居然能陪著武勛去死,又不惜把北京陷入危局,那也該他們掌權了。
于謙能接手北京保衛戰,純在於他是兵部官員,還是兵部倖存下來的唯一最高級別官員,他不上誰上
土木堡之后的大明,就是皇權、相權之間的反覆拉鋸。
皇權為了爭奪相權,開始重用太監,利用太監奪權,而內閣往往斗不過皇帝支持的太監,就改為向下插手六部。
百余年的爭權奪利下,逐漸形成了明朝內廷的司禮監代表皇帝,而作為皇權附屬機構的六科又變成了內閣的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