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翰林院什么都不是,他們一開始跟著內閣一起奪權,內閣拿到權力后,馬上忘本把他們一腳踹開。
聶宇現在不用太監,一方面是對太監製度的厭惡,另一方面也有太監奪權壓根沒用。
太監靠皇帝的支持,確實可以壓住內閣,但太監也不是傻子,大明已經給出例子。
凡是幫助皇帝奪權的太監,都會立馬腐敗貪污,利用權力大肆斂財,根本沒有太監愿意給皇帝做實事。
因為給皇帝辦事,必定是要背鍋的,就如歷代錦衣衛指揮使,鮮有好下場的(兩個善終)。
就算皇帝用太監成功奪權,等皇帝駕崩了,新皇帝登極后,文官會立馬進行反撲,清算太監。
之后,將太監奪走的權力自己吃掉,進一步壯大相權。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明末的崇禎帝,天啟用太監奪權,天啟駕崩后,崇禎上臺立馬在文官慫恿下清算魏忠賢等閹黨,重用文官。
而后覺得文官不可靠,改為重用太監,太監用了一段時間,又用回了文官。
實在是太監已經糜爛,連崇禎自己都看不下去。
偽清竊據中原后,吸取大明教訓,做出了對應的調整,偽清的真正內廷機構內務府(太監),也是不管外朝,還不允許離開北京,就是怕出現太監禍亂朝政。
偽清做出的遞補措施,先設置御前大臣,之后又設置南書房,南書房以后又有上書房,再到雍正的軍機處。
制度一直在變化,變到軍機處才徹底穩固,而軍機處聶宇用不了,也沒辦法參考。
因為軍機處跟老朱模式差不多,都是大權小事一把抓,相權是到手了,但皇帝也會忙成狗。
雍正在位十三年,確實是嗑藥嗑死的,但同樣又是忙成狗了,不得不嗑藥支撐精力。
而且,偽清的軍機處,核心在於重用滿臣和旗人,用這些人來打敗文官集團。
聶宇盯著紙上寫的大漢現有各機構,反覆沉思半晌,提起硃筆對著秘書閣勾畫圈,又對著內閣勾畫圈。
大漢此前的制度,聶宇雖然設置了內閣,但又同時升自己的秘書處為秘書閣,置於內閣上頭,在自己身邊貼身匯報。
然后,地方上的小事,地方決斷,決斷過后進行報備,大事無法決斷,就上奏中樞各部院。
中樞各部院給出處理意見,上呈給內閣,內閣審核過后給出自己意見,也可以沒有意見,繼續上呈給秘書閣,秘書閣進行最終審核,隨后上呈聶宇決斷,是否採納內閣各部的意見。
麻煩是真麻煩,但權力也是牢牢把持,內閣基本上算是他的傳聲筒。
現在新朝建制,聶宇需要對這套原來的權力架構做出調整,之前的架構他能掌權,可實在太忙了,都快給他忙成狗了。
就這還是當初地盤不大,現在地盤擴張到比當初大了一倍還多,未來肯定還會更大,各種政務瑣事積壓他根本吃不消。
聶宇反覆思量半天,決定改組秘書閣,讓秘書閣與內閣並行,雙方共同兼管在皇權之下。
沒辦法,確實想不到什么好辦法了,用太監奪權,太監不干活,也不會聽話,用女官掌權,那是純有病。
偽清完全沒有參考價值,他們是奴隸制王朝偽裝封建王朝,把所有人都變成奴隸,就不用太復雜的制度了。
秘書閣一直放在內閣上面。內閣會在新朝逐漸被虛化,秘書閣會變成新的小內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