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李師傅的操作雖然熟練,但與標準作業程序有些偏差。這種偏差在經驗豐富的老工人手里可能不會出問題,但如果新工人模仿,就很容易產生質量隱患。
"李師傅,張建軍說得有道理。"李向陽開口了,但語氣很平和,"不過建軍,你提意見的方式可以再婉轉一些。
他轉向圍觀的工人們:"大家都是為了把產品做好,沒必要因為這點事情傷和氣。李師傅,您的經驗很寶貴,但標準化操作也很重要。建軍,你要向李師傅學習經驗,同時也要堅持按標準執行。
這樣的處理方式讓雙方都下了臺階,爭執很快平息了。
但李向陽知道,這只是個開始。隨著管理制度的完善和人員結構的變化,類似的摩擦還會繼續出現。
晚上,李向陽把張建軍叫到辦公室。
"今天的事情,你覺得自己哪里做得不夠好?"李向陽沒有批評,而是啟發式地問道。
張建軍想了想:"我覺得我說話太直了,沒有考慮到李師傅的感受。
"對,管理不只是發現問題,更重要的是如何解決問題。"李向陽點了點頭,"特別是在處理人際關系方面,要學會換位思考。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李師傅是老員工,有豐富的經驗,你要尊重他。但同時,標準化操作確實很重要,這關系到產品質量。
張建軍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那我明天應該怎么辦?
"去找李師傅聊聊,承認自己說話方式不當,但也要耐心解釋標準化操作的重要性。"李向陽給出建議,"記住,管理的目的是讓大家一起把事情做好,而不是證明誰對誰錯。
第二天上午,張建軍主動找到李師傅,按照李向陽的建議進行了溝通。
"李師傅,昨天是我不對,說話太沖了。"張建軍誠懇地道歉。
李師傅的臉色緩和了一些:"小張,我也有不對的地方,不應該在車間里發脾氣。
"其實我覺得您的經驗很寶貴,有些技巧書本上學不到。"張建軍趁機說道,"但標準化操作確實很重要,特別是對新工人來說。要不我們想想,怎么把您的經驗和標準化操作結合起來?
這樣的對話讓李師傅感受到了尊重,態度發生了明顯變化。兩人開始認真討論如何改進操作流程,既保持效率又確保質量。
劉萬山看到這一幕,滿意地點了點頭:"看來張建軍確實有管理的潛質。
類似的磨合在其他幾個學習對象身上也在發生。
李小明在學習財務管理時,發現了一些單據填寫不規范的問題,但他學會了先私下溝通,再提出改進建議。
王秀娟在質檢崗位上更是如魚得水,她的細心和耐心得到了所有人的認可。
兩個月后,李向陽決定給這些學習對象更多的實踐機會。
"從下周開始,你們幾個要開始獨立負責一些具體工作。"李向陽在培訓會上宣布,"張建軍負責生產調度,王秀娟負責質量監督,李小明協助財務管理。
"廠長,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王秀娟有些擔心。
"沒有人一開始就準備好了。"李向陽鼓勵道,"但你們已經學習了兩個月,該是實踐的時候了。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