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什么秘密可言。”
陳晨風輕云淡的揮揮手,表情不像是演的。
自信。
坦蕩。
大氣。
不知為何,林清心感覺眼前這個歲數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年輕人身上竟然有buff。
這——
難道就是傳說中的戰恐嗎?
身為一名新生代的軍武記者,林清心沒有見過戰忽的光榮歲月。
因為當她入職時,我軍的宣傳風口明顯有轉變。
可具體是什么,她也說不上來。
有時候感覺家里挺克制的。
御用的攝影師總是能把航母拍出漁船的感覺。
有的時候又感覺家里挺張揚的。
拍的不咋地,可但凡有東西,都會拍一下,從不藏著掖著。
如此,網絡上有人玩梗說宣傳風向變成了戰恐。
之前林清心對這種風格體會的不是很深刻。
直到今天——
最新下水的無人艇,毫不加以阻攔,隨便看。
這不是戰恐是什么?
“陳總,既然不泄密的話,我有一個問題。”
林清心張口就來,也沒按照提綱上的問題提問。
“請講。”
“你管這個叫艇?”
目測,眼前這艘船至少有六十米的長度。
離遠了看還行,但如果靠近,和岸邊的物體一對比,簡直太突兀了。
就像十幾層的樓房放倒了一樣。
“沒錯啊,虎鯊無人艇,我們注冊商標的時候都寫明白了。”陳晨一副當然了的樣子。
“不是,這個尺寸,能叫艇?多大的排水量啊?”
陳晨脫口而出:“500余噸。”
“啊?”
林清心不知道該相信自己看到的還是自己聽到的。
是。
按照慣例,艦和艇的區別就是排水量。
500噸以下叫艇,500噸以上叫艦。
如果這艘船真的500余噸,稱之為艇倒是沒什么問題。
關鍵是——不像!
這玩意兒堆在這兒,儼然一副輕型護衛艦的樣子。
眼睛和耳朵一定有一個撒謊的。
“如你所見,我們這艘小艇采用的是三體布局,由中央主船體和兩側輔助船體組成。”
“這種設計保證了船體的穩定性,降低了重心,多船體能夠分散海浪沖擊,十分適合高精度作業。”
“船體與側體采用流線型,減小水阻力,適合高速航行,相同功率下能耗更低。”
“而且寬體設計能最大程度確甲板空間,便于更具想需求調整模塊化配置。”
陳晨語速平緩,介紹詳細。
林清心不明覺厲。
她再次看看眼前這艘巨艇,心里還是沒有什么概念。
這個造型她只在游艇上見到過。
軍用船只還是第一次。
雖然陳晨說了那么多的優點,但她感覺都不痛不癢,沒有觸及關鍵。
如果三體船有點有那么多,那么全世界的輕型艦艇都應該采用這種布局。
看來,陳總還是藏私了。
嘴上說隨便看,但他肯定沒漏真底。
算了。
人家不說,咱也不問,相互給個面子算了。
“陳總,這個造型可能是我見過的船只里顏值最高的了。”
“顏值不是重點。”
林清心點點頭,準備繼續往前走。
“等會,你為什么不問我什么是重點?”
“重點是什么?”
陳晨大方道:“重點是,采用這種獨特布局,能夠最大程度的照顧雷達隱身。”
“這船能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