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深謀遠慮,也許才是孫劉兩家與曹操之間,真正的差距。
東吳的策略,是由魯肅當年親手制定的。
在這個被后世稱為榻上策的謀略當中,無論是聯合其他勢力,還是仰仗長江天塹的優勢,這些策略其實都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要保存實力,等待機會。
這個機會,曾經來過,赤壁之戰,東吳一舉擊潰了曹操的大軍。
當時東吳上下,一片群情振奮,甚至有些人提出,借這個機會,大舉北上,吞并曹操的地盤。
可也就是在那個時候,曹操給東吳的所有人上了一課,教會了他們什么叫做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雖然在赤壁受到重挫,曹操失去了在兵力上的絕對優勢,可東吳仍是沒有任何機會北上,甚至就連原來的邊境線,也無法向北移動分毫。
從此魯肅明白了一個道理,曹操,是東吳根本無法撼動的強敵。
這一切,在一個人出現之后,發生了轉變。
劉赫的橫空出世,讓魯肅看到了一絲轉機。
那個行事從不循規蹈矩,性格分外張揚的天機先生,在魯肅看來,絕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甚至有時還會做出毫無分寸的舉動,連一個智者都算不上。
但魯肅總是有種感覺,這個人,或許可以讓早已有了定數的天下格局,產生松動。
哪怕這個松動只是很細小的,魯肅也不愿放棄這微弱的機會。
所以當他收到劉赫邀請時,魯肅毫不猶豫的來到了許昌。
魯肅很明白,他代表的是誰,他的立場是什么,他的目的又是什么。
當他聽到劉赫那個幾乎可以說是無稽之談的想法時,他仍是想站在劉赫這一邊,促成此事。
在他的心目中,其他所有的一切,都可以成為他達到最終目的工具,而他最終的目標,始終只有一個,那就是曹操。
然而就在剛剛,曹操的一席話,讓魯肅看到了雙方之間,根本難以抹平的差距,也讓這位東吳首席謀士,意識到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東吳最大的敵人,不是曹操,更不是劉備,而是時間。
這場三方曠日持久的戰爭,拖得越久,所有人的境地就更加危險,到最后,三方都將會是輸家。
魯肅的眼中,突然閃過一絲光芒。
他直起了身子,收起了剛才的頹廢,堅定道:“我同意天機先生的想法,我們東吳愿意從此休兵。”
曹操笑了笑,似乎很能體會魯肅的心境,因為作為一方勢力的真正掌權者,他比任何人,都更加深有感受。
“我本來想回去商量一下,再做決定,現在看來,應該沒這個必要了。既然子敬先生答應的如此果斷,那我也沒什么好說的了,”曹操停頓了一下,意味深長的看了劉赫一眼,“不過有句話,我要說在前面,倘若有人想趁機渾水摸魚,我和子敬先生,都不會放過他。”
劉赫釋然一笑,“曹公有什么話,不妨直說,既然咱們今天說到了這個份上,連大逆不道的話都說了,還有什么不能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