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首先要站在古人所處的時代背景去看待這個問題。”
“我漢族的文明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甚至更為久遠的年代,但不管怎樣,夏朝距離春秋時期,也就是孔子生活的年代,僅僅相隔幾百年。”
“在那個時候,漢族文明剛剛嶄露頭角,社會的禮樂制度卻處于崩壞的狀態,人們對道德禮法的認知極為有限,既沒有形成固定的道德觀念,也不懂得什么是廉恥。”
“就拿一年前京城地區發生的一個案子來說,有一戶人家,因為媳婦一直沒有生育,婆婆便時常對其進行毆打,最終導致媳婦死亡。”
“三法司對此案的判決是,婆婆無需承擔罪責,但需要對女方家庭進行一定的賠償。”
“要是把這個案子放到混沌初開、禮樂崩壞的春秋時期,又會是怎樣的情形呢?”
“公元前241年,魯國就發生過類似的案件,由于當時缺乏道德的約束,最終媳婦家的兄長手持刀具,將對方的老人捅死。”
“因為沒有律法的管束,這場慘案不斷升級,雙方家庭陷入了無休止的相互報復之中。”
“所以,孔子生活在那個時代,深刻意識到必須有一種力量來約束人性,讓人們知曉道德,遵守禮法。”
“于是,孔子提出了‘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的理念。”
“從那時起,國家開始重視在律法之外,尋找道德廉恥的力量來約束人性,德治的理念也就此誕生。”
“在那個時期,律法的管控力度相對薄弱,人們對道德禮法知之甚少,根本意識不到諸如搶占他人攤位,朝別人吐口水,毆打別人家小孩,見死不救等行為是不道德,不光彩的。”
“如果任由這種不良風氣蔓延,國家將會陷入動蕩,人性也會失去約束,變得肆意妄為。”
“或許站在當下的角度去思考,我們會覺得這些事情不可思議。”
“但不妨設想一下,如果把一個嬰兒放在荒無人煙的地方撫養,誰又能預料他最終會成長為什么樣子呢?”
朱小寶停頓了一下,抬眼掃視了一圈四周。
此時,四周安靜得連一只麻雀的叫聲都聽不到,許多人都陷入了沉思,還不時點頭表示認同。
而像傅友德等一些武人,則瞪大了眼睛,滿臉寫著困惑,仿佛在心里想著。
他在說什么?
我是誰?
我在哪兒?
朱高熾的臉上也浮現出沉思的神情,雖然依舊面帶微笑,但此刻他心里也沒底,不知道朱小寶接下來還會說出什么驚人之語。
朱高熾畢竟受過名師教導,深知不打斷別人說話是基本的禮儀,所以他安靜地聽著。
朱小寶接著說道。
“律法和德治的觀念形成之后,華夏大地也進入了大一統的時代。”
“秦朝建立后,便確立了以依法治國為主旋律的治國方針。”
“不可否認,秦朝是一個強大的朝代,對外戰爭幾乎鮮有敗績,它也是華夏領土實現大一統的開端。”
“然而,我們也不能忽視另一個事實,每當人們提及秦朝時,往往會用苛刑、暴虐這樣的詞匯來評價它,這是為什么呢?”
“秦朝在確立依法治國的方針后,卻忽視了對百姓進行禮樂德行方面的教導,這使得國內百姓人心惶惶。”
“最終,陳勝、吳廣等人,因為嚴苛的刑法,以及在大澤鄉遭遇暴雨,無法按時抵達咸陽,從而揭竿而起。”
“從春秋時期到秦朝這段歷史,都在證明,單純依靠禮樂德行,或者單純依靠律法,都存在問題。”
“于是,自漢朝開始,一直到我們如今的大明王朝,我們的祖先始終在努力做兩件事,完善律法體系,教導百姓禮樂德行。”
:<a>https://953a6.xyz</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