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蘇御在洛陽白馬寺向老一禪求得上好的紫檀錦盒后,已是雪鬢蓬松、星光晃亮的他,終于打算帶寒李最后望一眼江湖,然后讓他魂歸故土,安魂永逝。
此時的蘇御,是悲傷的,是憤世嫉俗的,他很儒家分開兩派老死不相往來,他恨國家零亂國力難以凝聚,他恨百姓民智不開甘為豬狗,他恨儒家不能獨尊江湖,他恨廟堂文武忙于勾心斗角,他恨江湖群豪只顧自己私利,他的恨和悲傷,真如滔滔不絕的長江與黃河,綿綿無絕期啊!
可當老蘇御風塵仆仆的站在長安雄城外時,胸中一股憋悶之氣,終于息了下去。
只見橫門之外,天子劉彥黃袍加身、獨占鰲頭,百官肅穆身后、衣擺飄飄,三千羽林郎提戈持戟,林立在朱雀大街兩側,羽林之后,衣著各異的百姓夾到迎立,安靜等待著他們心中的英雄歸來。
蘇御本以為劉彥會一番慷慨陳詞,將‘身子降尊相迎’說的天花亂墜,怎知天子劉彥慈眉善目,上前拉住自己的左臂,“走,蘇老,隨朕回家!”
蘇御情難自控,老淚縱橫。
帝都繁華似錦,金秋更勝一籌,山河偃仰無不至。
長安的盛景和繁華,蘇御全都無心觀賞,此時,這位儒家擎天,正規整衣冠,從行囊中小心翼翼地取出紫檀錦盒,長身玉立,雙手捧盒于腰,一步當先,三步一頓,目不斜視、莊重肅穆地向城內走去。
劉彥緊隨其后,蘇御一停,劉彥便拱手一拜。
五公之中,丞相呂錚、御史大夫謝裒、大將軍陶侃稍落半步。
十二卿之中,太常皇甫敕星、光祿勛殷羨、衛尉常夏、太仆王述、廷尉劉遵、大鴻臚殷紹、宗正常鐘嶸、大司農沈希言、少府趙于淵、大傅朱綽、常守青騰、財決司長劉成玉再落半步。
各府司直、長史、征事、曹掾、郎將、司馬、都尉、少卿,嗚嗚泱泱,跟在十二卿身后。
整個帝國京畿中樞的官員,幾乎傾巢而出,他們步伐整齊,沒人敢喘一口大氣。
寒李在大秦的壯舉,舉國皆知,蘇御人過城門后,城內百姓鴉雀無聲。
不知誰在人群中喊了一聲‘送墨門大俠上路啦’。
整座長安城立刻人聲鼎沸,兩側百姓呼喊寒李名字的聲音此起彼伏,雜亂粗糙的聲音,漸漸由散亂變得整齊劃一,一句‘送墨門大俠上路’,山呼海嘯,響徹寰宇,白布白綾漫天飛舞,長安城仿若秋日落雪,悲如深冬。
朱雀大街的盡頭,一座祭壇拔地而起。
早已備好的九丈九的祭壇之上,設香花祭物,地上分布七盞大燈,外布四十九盞小燈,另有招魂燈一盞,這是帝國祭奠王侯才有的待遇,今天,劉彥為寒李特設。
蘇御將寒李送上祭壇后,便默默退出。
劉彥正冠肅衣,親自奠酒,悼念祭文,悲道,“嗚呼寒李,九州子弟翹首公歸,怎奈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豈不傷?我心實痛,酹酒一觴;君其有靈,享我烝嘗君亡乃墨家之失,天道之失。嗚呼!言有窮而情不可終,嗚呼哀哉!因撰茲文,追敘悲思,緬然長懷,風烈猶在。”
祭酒灑下,催開了天朝百姓的淚水,整座長安城悲哭慟嚎,連日頭都不忍相見,悄悄躲在了灰云之后。
英雄之所以叫英雄,是因為他們的故事,會被世人永遠銘記!
寒李,是英雄。
最后,祭奠寒李的儀式,在劉彥封寒李為墨候后,宣告隆重結束。
祭奠事了,蘇御知道寒李生平不愿被天下宗法的條條框框束縛,謊稱寒李生前有愿,婉拒了天子劉彥‘為寒李大修陵園,將其厚葬功德林’的美意,他將紫檀錦盒重新放入破布囊中,不咸不淡地說了句‘人間有情,落葉歸根’,便迅速北出橫門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