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誠意將畫紙鋪在了會議桌上。
呂睿湊過去一看,眼前一亮。
畫紙上的阿寶,和他記憶中幾乎一模一樣。
圓滾滾的身軀裹著黑白相間的絨毛,肚子圓得像揣了個皮球,短粗的四肢撐著身體,卻透著股靈活勁兒。
臉上鑲嵌著一雙圓溜溜的黑眼睛,鼻頭粉粉的,嘴角微微上揚,像是隨時會露出憨厚的笑容。
脖子上還繫著一條紅色的綢帶,綢帶邊角微微飄起,又添了幾分靈動,活脫脫一副“愛吃包子的功夫高手”模樣。
“太像了!這就是我想要的阿寶。”呂睿忍不住稱讚。
那圓滾滾的體型和靈動的眼神,既符合熊貓的憨態,又藏著功夫高手的韌勁,完全踩在了點子上。
許誠意聞言鬆了口氣,笑著說:“我還怕你覺得不夠生動,特意加了些細節。
比如它爪子上的小肉墊,還有綢帶的飄動弧度,都是按中國傳統水墨的寫意風格設計的。”
克里斯多福在一旁補充:“后續我們會根據這個形象做3d建模,並邀請武術指導來設計阿寶的動作,以確保既好看又符合功夫邏輯。”
呂睿點了點頭:“就按這個方向推進,人物形象定了,接下來可以加快分鏡打磨,爭取設備調試完成后就啟動製作。”
當然,無論動畫團隊的技術多精湛,虛擬的阿寶終究比不上真實大熊貓的鮮活可愛。
但許誠意和美術組顯然對大熊貓做過深入觀察。
從熊貓啃竹子的憨態,到走路時搖晃的體態,都細致地融入了設計中。
再加上呂睿此前提出的“既要保留熊貓的萌,又要透出功夫的勁”的要求,最終呈現的阿寶,既有著真實熊貓的憨態可掬,又帶著“想當大俠”的獨特個性,讓人一眼就能記住。
畢竟動物卡通角色若是完全復刻真實,反而容易被模仿盜版。
只有像阿寶這樣,圓滾滾的體型、紅綢帶的標誌、“愛吃包子愛偷懶”的人設都足夠鮮明獨特,才能成為衍生生意的殺手鐧。
動畫電影和真人電影是不同的。
前者單靠票房根本賺不到大頭。
真正的暴利藏在玩具、服裝、文具、游戲聯名等衍生品里。
毫不夸張地說,一部成功動畫電影的衍生價值,往往都能夠遠超票房本身。
再加上卡通形象能無視人種、甚至物種的界限,更容易在全球傳播。
這才是動畫產業真正的“搖錢樹”!
隨后,在看完阿寶、師傅、悍嬌虎、金猴、烏龜大師等角色的設計圖紙后,呂睿當即召集了動畫部門核心人員,開了個短會。
“《功夫熊貓》這個項目,我打算做成中外合拍片……”
話剛出口,在場的好萊塢員工紛紛抬頭,滿臉詫異。
畢竟在他們眼里,這明明是瑞興影業主導的動畫項目,怎么突然要“合拍”
呂睿沒在意眾人的驚訝,繼續解釋:“項目名字既然叫《功夫熊貓》,那么核心自然就是『功夫』二字。
毫無疑問,各位對華夏功夫的理解,終究不如國內團隊透徹。
小到一個招式的發力邏輯,大到武俠文化里『俠義』的內核,都需要國內團隊來輔助把關,這樣才能避免出現『形似神不似』的問題,所以,做成中外合拍片才是最穩妥的。”
這番話讓在場眾人不約而同的點了點頭。
不可否認,功夫的設計確實是他們的短板。
而有專業的國內團隊協助,的確能少走很多彎路。
更關鍵的是,配音組那邊早有計劃。
接下來的拍攝中,主要會用西方交響樂搭配中國民族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