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把這多維廣告的股份掛在東方朗的名下。
不過沒必要。
這點小錢,他根本看不上,他想賺錢,根本不需要玩這種坑蒙拐騙的勾當。
孟學民聽明白了,瞇起眼睛,“所以洗衣機廠把廣告授權給多維廣告來代理,這個環節里隱藏了很多的利益輸送。”
周浩然不需要正面回應,“他們是一個愿打一個愿挨,電視臺的監檢部門,手可伸不到那么遠。”
“國營單位都是兄弟關系,臺里既然查起來了,很可能會找洗衣機廠那邊去咨詢。”孟學民還是有些擔心,“一旦洗衣機廠那邊有人說起了你……”
周浩然不禁失笑,“我跟洗衣機廠那邊沒有認識人,我是跟多維廣告簽的合同。”
“沒關系就好。”
“主任,你不用擔心我的事。只要不是栽贓陷害,讓他們隨便查!”
“這樣就好。”孟學民長長的松了口氣,“一會兒我去找總監,讓他那邊給點壓力,盡快的把調查的事結束,免得傳開影響你的聲譽。”
“這都是可以預料到的事。”
周浩然對此就很平靜。
他都預料到的。
很多時候,職場里就是這樣的。只要做事,就一定是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一定是事情做錯了,是事情做多了,找茬的就多。
甚至很多人都總結出了一整套的老油條職場經驗。
寧可平庸,不去超越。
國營單位,以及那些陷入大公司病的民營企業,都會出現這種現象。躺平才是最好的自我保護辦法,奮斗會被稱為“奮斗逼”,成為被大家敵視的反面案例。
周浩然有著自我實現的動力和目標。
他可不會躺平。
他會努力做很多事情。
一旦做事了,就一定會被盯上。
沒什么可奇怪的。
孟學民對此就很自責,嘆氣道:“浩然,這事我得跟你道歉。”
“啊?”周浩然覺得這話有些過了,“你這是什么話?又不是你舉報的!”
孟學民惆悵的說:“我作為銷售部的主任,我沒能對這個部門形成很好的掌控,這是我的失職。”
“這是好事啊!”
周浩然直接唱反調。
“好事?”
孟學民有點莫名其妙。
周浩然笑道:“主任,因為你無法對銷售部形成強有力的掌控,所以才讓讓銷售部有了現如今這么良好的工作氛圍啊,這是好事啊!”
“你在說什么?”孟學民覺得這小子有些發瘋,“你怎么也學會拍馬屁這一套了?”
“我這是真心話。”
周浩然說的真是真心話。
不過,出身于互聯網大廠的他,站的位置太高,他擁有的是世界級競爭力的視野。
別說這個時代的孟主任了。
哪怕是二三十年后,絕大部分的職場人士,都不可能有他那樣的思路。
哪怕是互聯網大廠里的非核心部門,也很難有這樣的思路。
周浩然是技術轉產品。
恰好,互聯網大廠,最核心的部門就是這兩個——技術部門和產品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