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
姜雄不太想說。
周浩然沉聲道:“作協就是個窮衙門,一次性拿出了幾百萬來做這個文化項目,一定有什么重大企圖。”
姜雄有些難堪,吞吞吐吐的說:“自1982年茅盾文學獎創辦以來,這已經成為了國內最重要的文學大獎。十多年來,全國一共評出了18本獲獎作品,卻沒有一本是海港的作品。”
“啊?”
周浩然馬上意識到了什么。
海港是什么地方?
這是江南地區!
這是民國時期的文化之城,那一部部經典的民國文學作品,都是在海港弄堂的石庫門里寫出來的。
新時代了,文學竟然不行了?
這的確很讓人泄氣!
姜雄是文化人,以前在報社當編輯的時候,也跟作協那邊有很深的往來。
很多事情都他清楚。
“這種大獎,也不能說不公正,評出來的獲獎作品,都實至名歸。”姜雄搖了搖頭,“可這種文學類的東西,本來就沒有客觀標準。大家的水平都差不多,作品都很優秀,選誰不選誰,就很有講究了。”
周浩然點了點頭,“分蛋糕。”
姜雄道:“是啊,要分蛋糕,可這么多年了,怎么就沒分到海港頭上?西北、西南、南方、北方、首都什么的都分到了,尤其是西北地區,分到了好幾塊,西北文學都好像一統文壇了。”
周浩然不是業內人,對這種事情就不好過多評價。
不過有一件事是確定的。
海港文學竟然拿不到茅盾文學獎,一定是受壓制了。
很有可能就是海港這邊的優越感所致。
有一種高高在上的榮耀感。
曾經很長的一段時間對所謂的茅盾文學獎不以為意,表現出了一種輕蔑的態度,并沒有去努力公關。西北落后,各方面都不行,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文學了,那肯定就會在這方面多投入、多公關、多拿獎。
姜雄感嘆著說:“海港的特殊性,導致本地社會民間的心態不太合群。”
周浩然笑道:“這次海港作協牽頭,要印刷1萬套茅盾文學獎的全集叢書,就是一種示好?”
“對,這些書印出來后,很大一部分會用來捐贈。”姜雄給出了他的分析,“外地作協都很窮,海港最大的優勢就是有錢。”
周浩然道:“一套書18本,價格不便宜。只有靠著捐贈,才能把茅盾文學獎的影響力更大范圍的推廣開,讓更多的人到國內當代最好的文學著作。”
“就是這個意思。”
姜雄剝繭抽絲般把這里面的內情給說了一遍。
周浩然瞇著眼睛,“所以,下一屆的茅盾文學獎,海港這邊是志在必得了。”
姜雄笑笑,“只要想爭,還是能爭一下的,過去這些年缺乏重視。”
周浩然笑道:“這不就找到需求點了嘛,接下來只需要對癥下藥。只要我們能幫助海港作協在全國范圍內提升影響力,甚至能推進他們拿獎,訂單不就回來了?”
有了方向,接下來就好辦了。
先去全面的搜集海港作協的相關信息,看看他們想在哪些方面提振影響力,下一屆志在參賽的文學作品都有哪些。
只用了三天,消息匯總就出來了。
周浩然就利用先知先覺,很敏銳的從諸多消息中,發現了最重要的關鍵點!
想要搶單,就得為海港作協提供幫助。
可總不能白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