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都往自己身上安,像話么,又不是背鍋俠。
“你娃養了那多頭豬,還偏偏每天晚上十一點半才屠宰,豬雜送到這里不就得十二點多了?”強娃說的還挺有道理。
駱一航是弄了一個養豬場,超大的養豬場。
每個月會出欄十萬頭……現在是十一萬多頭豬。
每天下午運走,送到屠宰場,檢疫、消毒,連夜宰殺,連夜運走,趕在天亮前送到各地超市上架。
力求送到家家戶戶餐桌上都是最新鮮的。
每天的第一批豬,還真是十一點多殺。
零點一刻豬雜就運到北大街了,真夠快的。
“那可不,車子早早就在屠宰場等著了,第一時間裝車往過來送,半個小時一批,一直到半夜兩點。要的就是效率,吃的就是新鮮。”
強娃得意洋洋,就跟這是他安排的似的。
是真新鮮啊。
駱一航過去轉了一圈。
新鮮的豬內臟還留有余溫,甚至還在抖動。
豬雜不僅有常見的豬心、腰子、豬肝之類。
還有豬舌頭、豬喉、花腸、生腸等等,各種邊角料。
白米粥經過長時間的熬煮,已經熬到粘稠。
米香味兒駱一航一聞就知道,是天漢香米。
這是一種秈粳雜交稻,熬粥的話本應該是比較清爽的那種,熬不成這么粘稠。
粘稠的粥一般是東北大米。
想把天漢香米熬成這么稠,事先得先泡,最少兩個小時。
然后再熬幾個小時……不對,那也不會稠成這樣,米湯看著都出膠了,舀起來掛勺。
粥里有東西,駱一航眼尖,看見一些白色小顆粒,是山藥。
切碎的山藥。
這就合理了,山藥自帶黏液,淀粉又多,能增稠。
除了山藥之外。
旁邊操作臺上還放著泡好的麥冬、百合、蓮子、茯苓、黃芪、紅棗、桂圓,以及一盆洗好的梨子。
這些如果加在粥里,那得多補啊。
每個攤子里都是兩三個人。
一個忙活著處理豬雜。
另一個忙著把大鍋里的粥盛到砂鍋中,尺寸跟個盆似的大砂鍋,盛著大半鍋粥坐在灶上接著煮。
最后,終于有人招呼了。
又一個人拿著本子挨桌去點餐。
強娃他們看來是來過很多次,不用報菜名。
強娃先點了一鍋加茯苓、蓮子的健脾祛濕豬雜粥。
蘇靜加點了一鍋加麥冬、百合的清熱潤燥豬雜粥,多要花腸,還另外加了個梨子,更潤了。
順便讓攤主給路口執勤警官送兩鍋加了黃芪、紅棗、桂圓,的滋補氣血粥,多放豬肝,好好補補。
講究,宵夜吃成藥膳了。
啤酒配枸杞,蹦迪穿護膝嘛,一邊熬夜一邊補。
主打一個游泳池一邊注水一邊放水,回憶青春了屬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