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見素如此盛怒自然也有其道理,他們匭使院本來就屬于邊緣閑司,朝堂中斗生斗死都跟他們沒關系。
就算此番姚閎這么熱情,也不會被御史臺引為自己人、斗倒張說后分給他們什么戰果,可是他們匭使院此番違規操作反而留下話柄。
這姚閎年紀輕輕便憑著家世而身居要職,真道是這種你死我活的激烈政斗近處容得下人看樂子?
“你速速歸堂將此事前因后果錄寫清楚,否則不許離此!”
韋見素又交代了一聲,然后才帶領幾名下屬將剛剛從銅匭中取出來的投書封裝于錦盒中,離開匭使院后便往大內而去。
入夜之后,皇城與大內禁中的各個通道也都關閉,若有事需要出入大內,只能從固定的宮門通行。
韋見素一行便從皇城西面的匭使院往東邊的明德門而來,為了盡快將這麻煩事呈交上去,韋見素還一路催促小跑快行,來到明德門前時,已經是滿臉的汗水、氣喘吁吁。
此時的明德門前也有官員等待驗看符令以入宮,見到韋見素這副模樣,便忍不住有人笑語問道:“署中何事繼續呈奏,竟讓韋大夫這般疾奔失態?”
韋見素聞言后只是笑笑并不說話,并從魚袋中掏出自己的魚符,站在排隊的后方等待驗看符令。
正在這時候,后方又有一隊人匆匆行來,為首一人乃是身材高大、身穿紫袍的中年人,只是這中年人面白無須,顯然應是內官。
“原來是渤海公!夜深露重,渤海公仍疾行于外,著實忠勤可欽,請渤海公先行!”
看清楚來人面貌后,明德門前這些官員們便紛紛拱手作禮,就連急于前往門下內省的韋見素也避在了一邊笑語道:“請渤海公先行。”
唐制大內中官皆隸屬于內侍省,貞觀中太宗定制,內侍省不置三品官,因此官階四品的內侍便是內侍高官官,太監無有三品,直至高宗永淳末年,權未假于內官,但在閣門守御,黃衣廩食而已。
武太后臨朝以來,常用女官待制禁中、協理國事,內朝的影響力也在與日俱增。直至中宗以后,宮廷內部政變頻生,而作為內朝重要組成部分的宦官們在其中也日益發揮出重要的作用。
今上得以履極稱制,便多仰宦官人力,因此對于內官待遇也是非常的優厚。
內侍省雖然不置三品,但中官凡有得寵親信,往往都會在本職之外另加別官,乃至于三品、甚至更高品級的將軍號,活動范圍也不再只局限于內朝,這些朱紫新貴們因君恩眷顧而暢行內外。
眼前這名來者,便是這群中官新貴當中的佼佼者,封爵渤海郡公的高力士。
高力士雖然本官只是內侍省內給事,但早在開元初年便因功獲封渤海郡公、兼右監門衛將軍,扈從封禪結束之后進授右監門衛大將軍,是實實在在的三品高官。
面對眾人的主動讓行,高力士也并不推辭,只是微笑頷首道:“午后出訪張燕公第,至今方歸,還待入奏,謝過諸位了。”
眾人聞言后自然又連忙擺手表示不必客氣,待到高力士行入宮門之后,才又忍不住竊竊私語起來。看高力士的神態,似乎是與張說交流的不錯,是不是就意味著這一場政斗將要告一段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