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性解上世紀八十年代就提出過了,是一個很不錯的思路。目前看下來,沒有問題。”林博士比較年輕,在幾位老教授面前還是很拘謹的。
“沒問題?”余教授重復問道。
“按這篇論文的論證,確實是可以得出‘當每個參與者試圖將其損失率降到最低時,在奇異面上的行動總是會有明確的博弈策略’這個結論。”林博士說道。
“也就是說,追墻博弈永遠存在最優博弈策略?”潘教授問。
“沒錯。”林博士點頭,“這個李顏……真是了不起,這可是困擾了學者們五十年的問題,這個成果放到國際上都很有分量。誒,等等,他還有實際應用場景?”
林博士這才注意到論文名字里的“自動駕駛”。
另一個姓葉的老教授哈哈大笑,“小林這是迷糊了,這個李顏也是夠任性,這么厲害的論證,給放附錄了,不知道的還以為引用了誰的成果。”
“老蔡,這不就是你們華大卓越班的1號學生嗎?”
“還是造手機的那個。”
“哦?同一個人?”
“你得多看看報紙了老葉。”
幾個人談笑風生,只有余教授臉色難看。
兩個年輕點的工作人員交頭接耳,“話說……教授們不是有電腦嗎?他們干嘛非得跑過來這邊看?”
“為了交流吧,大佬們的世界,我不懂。”
而大佬們表示李顏的世界他們也不太懂。
除了余教授,其他幾個人圍攻了好一陣蔡振東,表達了對李顏的強烈好奇。
蔡振東爽得不行,反復講著自己當年怎么為了李顏跑去參加推理大賽頒獎禮,從而成功跟這位天才拉近了距離的故事。
說到底為了突出一個“慧眼識珠”。
等大家都散場了,余教授才湊了上來。
“老余,服氣了?”
“能不服氣嗎?”余教授搖頭,“你們連這東西都舍得出,我還能說什么?”
蔡振東終于是變了臉色,“現在沒旁人,我說話也就直截了當些,你什么意思啊老余?”
他現在才反應過來,余教授說的“殺雞焉用牛刀”說的屠夫不是李顏。
這老余是在黑他華大啊。
“什么意思?你們比我清楚吧。”
“呵,”蔡振東笑了笑,“你覺得是我們華大給了李顏資源,甚至把我們研究的成果套他身上了?”
“不然呢?再加上臨江省,加上新北市。”余教授摘了眼鏡,“一個十六歲的未成年學生,能學多少東西?能有多少知識面?有些東西咱們心知肚明,你又何必裝傻?”
“我裝傻?老余,你們自己玩那套,別以為誰都跟你們一樣。”
“蔡振東,你華大也好意思說我?”
“我不管你說其他的誰,但李顏不一樣,造神這種事情見多了,但我們可造不出百億富翁。”蔡振東說道,“連我們自己研究所都沒搞定的問題,我們怎么幫他?”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余教授大聲喊道,“他真這么厲害,犯得上來參加這個比賽?”
“說實話,參加這個比賽,連我們都很吃驚。”
余教授顯出一些煩躁狀態來,“你們吃驚什么?他現在在你們的卓越班,想參賽不還得你們同意?”
蔡振東搖搖頭,“可別把他當我們學生,我們自己都不敢這么想。現在是哄著他保留這個身份。”
“那你倒是告訴我,他參加這個比賽圖什么?!”
“老余。”蔡振東緩了緩,“你覺得他是為了跟科由一較高下?”
“不然呢?我想不到第二個可能的結果。”
蔡振東欲言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