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你的手機?”
“對啊。”
“小李顏,”石磊笑了,“你不會是為了控制成本才想自己搞芯片吧?投進去的錢夠你開發兩代手機了。”
“不是,未雨綢繆。”李顏說道,“接下來恐怕要遭到芯片制裁了,最好的出路就是自己搞定。就算您不找我,我也該去找您了。”
“……制裁?”石磊皺眉,他可沒聽說過這種消息。
“現在超級生活圈的對手們集體暴死,那就輪到我擴充市場了。乘勢沖向國際市場是必須的,屆時要是連菠蘿手機都賣不過我了,你猜外邊會不會點名控制我的芯片使用?”
合著還是侯嘯風的功勞了!
“你倒是……很自信啊,李顏。”
“是未來的幾種可能之一,既然有,就該做好準備。”
“進軍國際市場,那可是有不少工作要做,準備好了?”
“已經布置下去了,至于軟件的語言適配、操作習慣適配乃至國外運營平臺的搭建,那都不算事兒。”李顏笑道,“所以,我當然需要未雨綢繆,被人家說一句‘不能用’就斷了生產的路子,也太憋屈了吧?”
“我聽你這話,怎么還準備短時間內造出來一臺光刻機呢?”石磊看李顏的眼神變得很微妙,甚至一時產生了李顏在拿他尋開心的想法。
“我做事,從來沒有長線作戰的準備。”李顏說道,“要干,就得快,搶在歷史的前邊。”
“你想做的,是可以滿足下限需求的,還是代表當前最高技術的euv?”
“當然是后者。如果我們只滿足于發展成熟制程的芯片和應用,那將永遠矮人一頭,這將使我們在未來的數據時代被戴上枷鎖。”
石磊搖搖頭,“雖然我覺得你應該知道,但我還是得跟你強調強調。”
“洗耳恭聽。”
“李顏,光刻機,畢竟是個工業產品,他不是數論難題。我們做不出來,往往不是因為缺少靈光一閃。”石磊的聲音變得非常低沉。
李顏點頭。
“工業制造有工業制造的邏輯。某項技術就算在實驗室里達成了,也不代表能做出真正能用的東西。光刻機不是靠一兩家單位埋頭苦干就能研究出來的,工業制造,沒有一家大廠可以脫離產業鏈生產優質的產品。”
李顏再度點頭。
“而且你要明白,尖端技術不是靠市場就能換回來的,真靠市場,換回來的全是二手技術,要淘汰的。造光刻機,需要一個同時進步的華夏光學產業,需要把短期收益讓位于長遠的產業建設,市場經濟在這一點上是無效的。”
李顏還是點頭。
“你知道當前巨頭阿斯瑪,當年怎么坐上這個位置的嗎?”
“有了解。阿斯瑪堅持了浸潤式光刻法,成功續命摩爾定律,還直接擊敗了其他對手。算是賭對了。”
“‘賭’,這個字你用得對。”石磊也點點頭,“但是成功不只靠‘賭’的魄力與運氣。阿斯瑪當年切換賽道投入幾十億歐,要是沒有尼德蘭和美利堅的支持,根本不可能頂住。”
李顏這次保持了沉默。
“上世紀末,極紫外光技術的研發已經快到死胡同了,美利堅為了分擔在euv技術上的風險和成本,政府牽頭,聯合了多個國家實驗室和技術中心,再加上本就在行業內呼風喚雨的巨頭組建極紫外光線公司聯盟。后來又吸納了一大堆半導體大廠、芯片行業大公司以及美利堅本土先進光科技公司,完全就是個本國公司小團體。”
“所以阿斯瑪能進入這個聯盟,也是付出了承諾55%原材料從美利堅采購并建廠的代價,而等到他們終于得到關于極紫外光商業轉化可能性大方向上的積極成果后,便解散了各自搞研究。阿斯瑪只是最后搶到了先手,他們的‘賭’,在這種前提下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