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轍打斷耶律淳:“莫若你我兩朝先將交割山后九州一事暫罷,兩軍陣前廝殺一番。待你軍敗時,連燕地五州、平灤營三州并管關隘一并給我朝;若我軍敗時,我朝一州一縣皆不要,如何?”
蕭奉先趕緊將話給拉回來,說道:“我朝將在一年內,陸續將山后九州交割給貴朝,且我朝可先將武、朔二州交割給貴朝,如何?”
蘇轍用不容置疑地語氣說:“一年定然不可,我可回去向我朝皇帝陛下請示,看可否容你朝半年時間,可有一點,這半年,山后九州耕地不可荒蕪,不然你我兩朝皆會出現饑荒,不利兩朝民眾休養生息。”
遼國方面肯定不愿意幫趙宋王朝種糧食,云地的民眾也不可能愿意干這種沒有收獲的事。
雙方又談了半天,還是沒有結果。
蘇轍于是回去向趙俁稟報。
趙俁跟一眾大臣商量過決定,允許云地想跟遼國走的民眾在一年內離開,不愿意走的民眾,遼國不允許強迫他們離開,不分番漢。
種的糧食,不用等成熟,趙宋王朝什么時候接手,什么時候按照市價跟種的人購買,童叟無欺,至于遼朝方面怎么跟種的人收稅,趙宋王朝方面一概不管。
經過溝通,遼國方面同意了趙宋王朝折衷的辦法,雙方正式開始交割武、朔二州。
與此同時,在趙俁的指示下,邊臣開始向云地的民眾散發消息,將兩朝談好的條件通報給云地的民眾。
關鍵,趙俁老實不客氣地命令北輔軍、東輔軍、西輔軍進入云地駐扎,給遼國方面來個先禮后兵。
接到趙俁的命令,孫路、種樸率領北輔軍屯駐在奉圣州(新州)之東,張詢、王贍屯兵于應州之南,范純粹、高永年屯兵在洪州之西,三軍恰好構成一個品字形,與府州軍和河東軍看死云地,讓遼國不管愿不愿意,都必須交出云地九州。
見此,遼國方面不是沒人提出,也派軍隊進入云地,保護遼國的利益。
但最后還是以蕭奉先為首的主和派說動了耶律延禧,讓耶律延禧意識到,不能再因為這點蠅頭小利招惹趙俁了,不然,趙俁要是真殺回來,就麻煩大了。
于是,遼國對趙宋王朝強硬的做法,選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見遼國朝廷是這個態度,有那聰明人,像朔州節度使韓正、應州節度使蘇京和蔚州土豪陳翊等人,皆秘密派人來奉圣州聯系宣撫司,表示愿意納土回歸趙宋王朝。
蘇轍大喜,遂招降之,三州于是爭相叛遼,歸降趙宋王朝。
對于這些主動納土歸降的人,趙俁全都沒有虧待,有升有賞,對于那些愿意遷到內地定居的人,更是不吝升賞,做足了千金買馬骨的架勢。
見此,有越來越多云地的人看清形勢,蠢蠢欲動……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