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無疑給了有起義之心的人一線曙光,讓他們心想:成了,可以成為新朝的權貴;敗了,也可以接受舊朝的招安。左右都比現在這看不見天日的生活要好得多。
也正是因為如此,有了方臘等人誅殺方有常一家的刺激,又聽了方臘的蠱惑,關鍵方臘還假借“得天符牒”用鬼神來給起義造勢,關鍵的關鍵方臘還提出了“劫取大家財,散以募眾”的口號,這些飽受剝削壓迫之苦的民眾,怎么可能不積極響應?
“大善!!!”
見人心可用,方肥壓低聲音對方五、方七、方百花等核心人員說:“大勢已成,速去招募敢勇!”
當場,方家人就招募了千余敢勇。
方臘率眾起義成功。
接下來的日子,附近之人聽說,方臘率眾起義,紛紛前來投奔。
短短十多天時間,方臘義軍就超過了萬人。
而這時,有兩個極為重要的人物來到了方臘義軍。
這第一個極為重要的人物就是,趙宋王朝的名臣包青天包拯的五世孫包康。
包康從小就懷有異志,對趙宋王朝的政治腐敗,貪官橫行,捐稅繁重,表示出極端的憤慨。
這些年,包康到處遠游講學,結交朋友頗廣,而方臘就是他的摯友之一。
其實,方臘所知道的那點跟起義有關的東西,大部分都是包康跟他說的,甚至可以說,就是包康向方臘灌輸的起義的理念。
所以包康跟方臘也可以說是亦師亦友的關系。
因此,方臘這邊起義剛成功,立即就派人去給包康送信,邀請包康來一同起義。
方臘如此重視包康,除了看重包康的能力以外,更看重包康名門望族的身份。
——出身不行的方臘,如今急需增加他自己的威望,這樣才能使他坐穩義軍領袖的位置,而包康的到來,對方臘而言,無疑就是雪中送炭,能大大增加方臘的威望。
第二個極為重要的人物就是給方臘《推背圖》的那個道人,也就是宋江義軍的二號人物吳用。
過了最初的沖動,方臘也意識到了起義不是請客吃飯,而是把腦袋別在腰間九死一生的買賣,他雖心中豪情萬丈,卻也難免生出幾分忐忑。
曾成功率領起義又在宋軍的圍剿下堅持了兩年多還沒有被剿滅的宋江義軍的二當家吳用的到來,無疑為方臘起義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所以,本就對吳用很尊敬的方臘,在得知吳用是宋江義軍的二號人物了之后,對吳用更是敬若上賓,言必稱先生,禮遇有加。
方臘大擺筵席為吳用和包康接風過后,便和他的頭號智囊方肥一塊將吳用和包康請到了上房商議方臘義軍的未來。
有小廝為四人倒好了茶之后,方臘就開門見山地問:“二位先生有何可教小可?”
包康沖吳用一抬手,示意吳用先說。
吳用也沒有推辭,他說:“起義首重綱領,若綱領得當,則能聚人心,明方向,激起天下共鳴,使義軍如虎添翼,勢不可擋。我觀古今起義之事,多以均貧富、反貪腐為號召,此誠為民眾之心聲也。然則,此等綱領雖得民心,卻易為朝廷所忌憚,招安之路亦隨之斷絕。故我以為,我輩起義,綱領需兼具民心與策略,既要讓百姓看到希望,又要為日后招安留下余地。”
方臘聽言,眉頭就是一皺。他率眾起義,可不是為了招安,而是為了當皇帝。他絕不是宋江那種胸無大志的義軍領袖,他是天命所歸的皇帝。對此,他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