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我等聚義,本為反抗不公,解救蒼生,那方臘縱然不堪,亦是屠殺官吏士紳地主之流,與我等所為何異,我等豈能成為朝廷手中屠刀,自相殘殺?”
武松一番話,擲地有聲,字字如錘,敲擊在每個人的心頭。眾頭領面露思索,顯然被其言中痛點。
他們隨宋江起義,多是因為心中那份對正義和公平的執著,對弱者的同情。
而這其實也是方臘義軍一直在干的事。
如果他們接受朝廷招安,去鎮壓方臘起義,等于是鎮壓同類、自相殘殺,那他們心中那份對正義的堅守,頓時就將變得模糊不清,這與他們最初的理想背道而馳,怎能不讓他們心生猶豫?
吳用想憑他的三寸不爛之舌辯倒武松或者以假話騙過武松,但是卻被宋江伸手給攔下了。
宋江很了解武松,知道他不是吳用能辯倒的,更不是吳用能騙過去的,只有真誠才能說服武松。
宋江很誠懇地對武松說:“二郎所言極是,若我等受了招安,朝廷必會教我等去剿方臘,如此,朝廷既可坐收漁翁之利,又可削弱我等,于朝廷而言,此乃良謀,朝廷若無此計,定是失策,反倒不值我等去投。”
頓了頓,宋江又說:“我等此前造反殺官、殺戮無數,又搶掠甚多,若不立大功,安能洗刷前罪,在朝廷立足?故而,朝廷不提,我亦會主動請纓,率領你等去剿滅方臘,賺取功名利祿。”
宋江這幾乎就等于在說:“你們要是跟我受朝廷招安,必會折損不小,去不去,你們自己考慮。”
聽宋江這么說,在場的頭領,不論是支持接受朝廷招安的,還是反對接受朝廷招安的,都面沉似水。不難看出來,他們都在為很可能會到來的與方臘義軍的血拼而感到憂心忡忡。畢竟,無論勝負,那都將是一場殘酷的戰爭,關鍵他們中的很多人會死在這場戰爭中。
過了很久,宋江才繼續說:“若只為個人榮辱富貴,我宋江斷不會帶兄弟們去送死。我所欲者,乃助陛下推行新政二策救世,及平定戰亂,還百姓一個太平盛世。想我華夏子民,若逢戰亂,必田地荒蕪,流民四起,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撥亂興治,使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國家得以昌盛繁榮,我輩萬死不辭!”
說到這里,宋江干脆攤牌:“我受招安之心已決,自梁山泊起義眾兄弟推我為尊,已經三載。今日喜得朝廷招安,重見天日之面,早晚要去朝京,與國家出力。你等如愿去的,作數上名進發;如不愿去的,就這里報名相辭,分道揚鑣,任從生理,山高水遠江湖再見……”
……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