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蕭普賢女和蕭瑟瑟剛將趙俁扶進臥房,趙俁就松開了她們,然后直起身體,自己走到桌旁坐下,同時吩咐:“給我盛碗醒酒湯來。”
見到這一幕,跟趙俁也算老夫老妻的蕭普賢女和蕭瑟瑟,又怎么可能不知道,趙俁根本就沒醉,至少趙俁絕不像大多數人想象的那樣已經酩酊大醉。
沒錯。
趙俁根本就沒醉。
別說趙俁現在身處剛剛才收復、隨時都有可能有危險的燕京城中,他就是身處東京汴梁城自己的皇宮中,他也從來不會讓自己喝醉有誤事的可能。
收復了燕云地區,就能“老子打了一輩子仗,就不能享受享受嗎?”
不能。
真不能。
長江、黃河這樣的天險都擋不住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馬蹄,你以為一座長城,真能擋得住遼人、金人、蒙古人這樣的游牧民族南侵?
人類是智慧生物,總有辦法能翻過這座長城的。
有人可能不解,那秦始皇、朱元璋為什么要修建長城?難道不是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嗎?
其實,長城的主要功能不是防御,而是預警。
長城上面的一個個敵樓和烽火臺,按照后世的話講,就是一個個的監控攝像頭,敵人從哪來,破墻而入,哪就升起狼煙,在燕京城的城墻上就能看得清清楚楚,然后根據敵人入侵的路線有針對性的調兵遣將、排兵布陣。
如果沒有長城,那中原王朝北方幾千公里的國境線,游牧民族快馬彎刀來如影去如風,你都不知道他什么時候來的,要到哪去,什么時候走的。
因此,長城主要是預警用的,如果長城真的能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那么中國歷史上,就沒有那么多少數民族入侵中原的事情發生了。
就以大明朝為例。
在大明滅亡時,清軍入關,其實那已經是滿清第六次進入中原腹地了。
在那之前,清軍已經有五次越過長城,進入大明朝腹地進行大規模的劫掠了。
早在大明朝滅亡的十五年前,皇太極就已經率領清軍繞道蒙古地區攻破大安口長城第一次進入大明朝腹地圍攻當時的北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