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深,不過書房里面的人卻一點睡意都沒有,明明手腕已經酸痛得不行,這可比在健身房鍛煉還要累一些。
“既然現在寫不了書,又睡不著,不如在系統里面再看看這本書,仔細剖析一下。”
距離他看書的時間已經有些久遠,記憶不太清楚,所以干脆在救世主系統里面重溫一遍英文版以及中文翻譯版,同時思考一下自己如果要寫的話會怎么做出改變。
救世主系統的聲望值還在不斷增加,但張楚的關注點并不在這上面,徑直使用場外求助功能連接到地球上面的網絡,如饑似渴的起來。
以往他看《達芬奇密碼》都是站在讀者的角度,如今則是站在作者的角度進行分析,視角不同導致最后的感受也全然不同!
首先就是這的敘述方式非常獨特,男主角蘭登跟女主角索菲的解密之路是主線,警方、天主事工會、提彬三方的阻撓行動則是三條主線。
用多視角轉換閃回的敘事,所有人物在同一時間內的行動得到了全方位展現,情節格外緊湊,懸念交迭,讓人無法挪開視線!
比如楔子描述的是盧浮宮館長被害,第一章寫到羅伯特-蘭登教授看到一張極其驚悚的照片時突然結束,視角變換非常快。
第二章不顧讀者的獵奇心理,完全不交代這照片是怎么回事,將視線轉換到了支線劇情的殺手身上,濃墨重彩的講訴著殺手自虐式的苦修,但卻又不說明原因!
第三章干脆又將視線轉移回羅伯特-蘭登身上,每一個章節都似是而非的透露著一些秘密,同時也斷斷續續拋出新的謎題。
直到第六章照片的謎題被詳細解開時,讀者卻依舊不能長舒一口氣。
因為此時故事中的迷案更多了,一個又一個的懸念促使著讀者迫不及待的繼續著!
其實整篇文章的故事并不算稀奇,這關于圣杯的故事其實已經在歐美國家中泛濫,丹-布朗卻把這樣一個俗套的故事講出新意來,這絕不是什么輕松的事情。
如果看過電影《奪寶奇兵》的話,其中有一部就是將印第安納瓊斯去尋找圣杯,不光瓊斯博士去找過,亞瑟王也找過它,十字軍找過它,納粹找過它,后來連哈利波特也在找火焰杯,現在輪到達芬奇密碼去尋找。
圍繞圣杯衍生出了無數故事,但大多數都是這樣一種套路:正邪兩股勢力都在尋找威力無窮的圣杯,而圣杯則是被一股神秘力量所保護,埋藏地點被設置了武術米提,需要無比的勇氣跟只會才能發現。通常而言,為了正確使用圣杯,還必須配合約柜!
《達芬奇密碼》之所以這么火,是因為它成功的販賣了大量歐洲文學藝術中的噱頭,比如名畫《最后的晚餐》開出現的神秘女人,比如達芬奇設計的自毀式密碼筒等等,而且在情節設計上面每一章出現一次gao潮,gao潮一波接著一波,讀者很容易隨著這節奏嗨了。
讀完這本書,很多讀者都會覺得自己經歷了一次歐洲文化、歷史、藝術深度游。
一方面覺得故事驚險刺激、險象環生,另外一方面覺得自己增長了知識,使得他們滿足了對感官的刺激以及對自己智商的高度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