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泥嶺工業區的位置倒是很不錯。距離高速路口不過五六公里,距離縣城也差不多距離。距離縣火車站大概有八公里左右,而距離灣州港也只是三十多公里。不管是原料還是產品的運輸都很方便。
他在滬市的玻璃廠受限于廠房規模,產能已經到了極限,在滬市買地建廠不合算,而且滬市市場已經的容不下再多的玻璃廠。他倒不如在灣州建一個新廠。
而且灣州日后會成為西南地區的門戶城市,在灣州建廠可以將西南地區作為潛在市場。
不過玻璃廠肯定有污染,而且是高耗能的,不知道適不適合白泥嶺工業園的定位。
“我回去了,和你羅阿姨說說。如果行,就讓她聯系你。”
“我過些天回滬市一趟,先和那邊的公司的談談。”
灣州地區和珠三角不一樣,珠三角已經不用汲汲營營地招商引資了,但對于灣州地區來說,招商引資依然是非常重要的政績指標。
羅雪芬能“親自”引進投資項目,和做好準備后引進的資金在個人政績上是完全兩碼事。
在唐浩澤的記憶里。樂譚縣的招商引資每年都能有十幾個億。但只是意向。
到后來,這種投資意向像吹氣球一樣越吹越大。為的就是不排在全市的后面。
其它縣市的情況,唐浩澤不甚了解,不過樂譚縣通常是讓那些糖廠老板認投資意向,簽訂投資意向書。
至于落實情況,以后的事以后再想辦法。
現在白泥嶺工業園提前幾年出現,而且引進的食品加工企業,那看起來倒像是真的投資。
既然是要投資的,唐浩澤也傾向于投資自己的家鄉。
不過滬市那邊的玻璃廠到底有什么規劃,他也要先了解清楚。畢竟對玻璃這個市場,他并不是很了解。
盧方的海參育苗場位于半島的西南角。因為高速還沒通車,開了一路的國道,然后轉入省道,轉入土路,路上用了三個小時才抵達。
車子開進養殖場,唐浩澤也沒想到這個養殖場竟然那么大:“盧叔這養殖場應該由兩千多畝吧?”
“三千三百多畝的總面積額一共有兩百八十口塘。其中兩百口是養殖池塘,八十口是蓄水塘。”
唐浩澤看著這幾乎望不到邊的池塘,說:“很難能找到這么大的地方了。”
“聽說這原本是一出鹽田。后來租給人開外了蝦塘,因為那幾年養蝦不容易,就轉租給我。外面本來是一片灘涂,我租下了,由挖了一百多口。”
那是一個大工程。
車行駛的土路實際上也是塘基。這塘基能容一輛大卡車同行有些地方還能避讓。
盧方指著中間的一些建筑,說:“那里就是這個養殖基地的管理中心。海參育苗場也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