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只是試驗而已,我也沒有太大的把握。”
唐浩澤說的是實話,之前沒人那么做過。直到他回來之前,也沒人做過。他敢那樣做,是因為他不在乎那點損失。
唐浩強笑著說:“我覺得理論上是行得通的。行不行總要試過才知道。”他知道這樣的養殖模式,關鍵在于對水的處理,還有就是對病害的防治。各種養殖生物的數量的平衡比例,也是關鍵中的關鍵。沒有這個平衡,水就很容易出問題。
如果水出了問題,一旦要進行水消毒。
那意味著這個模式就是失敗了!
唐浩強尋思了一下,也沒說自己還要不要也試驗,卻問:“浩澤,是不是海參苗快培育出來了?我看著你這個養殖模式也適合養殖海參。”
唐浩澤也沒有瞞他,點頭說:“我看著,今年弄不出來,明年也就應該以。”
唐浩強笑著說:“那我得自己也來一次試驗。雖然說可以經常來你這里看看,但總要自己也實踐一次。不然看再多聽再多也是白搭。”
唐浩澤知道他在經合社也有這個權利,損失二三十萬雖然多卻不也會讓他被指責,也就不再勸他了。
唐浩強想了一下說:“現在養蝦的壓力也比較大,雖然一口成功的塘能賺到不少。但經合社的養殖基地,去年養蝦的成功率大概只有72%。在逐年下降。我覺得不能所有池塘都養蝦了。”
唐浩澤知道未來幾年,對蝦并不好養。不管是多大的公司,養蝦都有些困難。幾百畝的養殖場,能有一半成功就算不錯了。不過那還是能賺錢的。
養蝦主要成本都在蝦苗。在早期是用不了多少下飼料,這方面的成本不會太大。
而大公司的蝦苗都是自己出產多的。所以成本方面也不見得有多高。
現在經合社也算是一家大企業了,但它和普通的企業又有很大的不同。它的股東都是農民,對現實的利益更敏感。
過去幾年,經合社的收入一直在增加。村民沒有什么話說,如果出現大幅度下滑,村里人大概也會對唐浩強三兄弟有怨言了。
雖然那些怨言傷不到他們分毫。但唐浩強并不希望活在別人的另眼相看目光里。而且他也希望經合社能越做越好。
唐浩澤想的卻不是這個。他想了一陣說:“浩強,你們現在有錢了,就沒想過投資工業?”
“這個我不懂啊。”
“你不懂,但明哥肯定懂。你們三兄弟合作,拉上村里的人投資,弄個工廠出來。一旦水產效益不好了,也有工廠補上。”唐浩澤想了想說。“現在白泥嶺工業園就很不錯。”他已經和羅雪芬談好,要在那里弄一塊地建玻璃廠。
“我回去坤哥還有明哥談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