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戰勝之故,關中諸軍并援而來,史匡懿獨扛于北線,鳳翔這邊,王峻以禁軍、岐軍、雍軍(晉昌軍)為主,并邠、同、華的一部分兵馬,合馬步軍一萬七千余,南下與蜀軍戰于雞峰山下。
而張虔釗這邊,親自體驗了一番漢軍的戰斗力后,自覺僅以麾下之兵,難以戰勝漢軍,也下令,將留守階、成的守軍北調,又自興元府發兵,前后增調一萬余兵,方有了同王峻扳手腕的底氣。
雙方于雞峰山、大散關一線間,鏖兵十日有余,雖然真正接戰不過三日,但從一開始,戰斗便異常激烈。
漢軍人寡,蜀軍人眾,幾乎倍于漢軍。且漢軍成分復雜,禁軍、岐軍、雍軍并關內諸州的散兵,看起來就是一干“雜牌軍”,且統屬不一。但是,就是這干“烏合之眾”,硬生生地將蜀軍給壓制住了。
雞峰山,山如其名,有峰岳之奇,雞峰插云,天柱矗立,玉筍排空。三峰并峙,乃一邑之冠。陳倉縣易名寶雞,便源于此山。
當然,峰景雖奇,卻不算兵家天險,太危險的地方,不利于攻,又豈利于守?蜀軍占西峰下寨,以其與大散關成掎角之勢,可互為依托。
而漢軍則不管那么多,于山前立寨逼戰。蜀、漢之間的這場戰爭,明明是蜀軍挑釁,發起進攻,發展到如今的局面,反而是漢軍以弱勢之兵主攻,蜀軍主守。
雞峰山,蜀營傍山而立,分為三處大營,營砦頗多,但顯得有些雜亂,近三萬的蜀軍便被逼迫在里面,很是憋屈。
山前,漢軍的營寨,則簡約得多,也森嚴有條理得多,甚至,顯得有些猖狂。蜀軍不是沒有下山出擊過,為漢軍的勁弓強弩,悍卒猛士交易一頓。到如今,鏖兵十余日,只能龜縮寨墻,被動防守。
事實上,若鳥瞰兩軍攻防,不論從營防、兵力,還是自補給來看,在整體形勢上,蜀軍都是占據優勢的,然而現實就是,正面交鋒,即便以一敵二,蜀軍也不是漢軍的對手,況且,大軍作戰,也不是單純的一對一,一對多。
漢軍在力壓蜀軍主力的同時,還能兼顧到大散關的蜀軍,以弱勢之兵,力抗兩方,從氣勢上,完全壓過了蜀軍。但是,此乃險策,只要稍有意外,漢軍便岌岌可危。
比如,北面的史匡懿被突破,王峻雜聚眾軍,能兩面對抗蜀軍,已是分外極限,三面受敵,估計會直接潰敗。王峻此次的作戰風格,當真是出奇出險。
另外,也是最重要、最危險的問題,漢軍的糧秣,不足了!
為了進行這場會戰,鳳翔府庫,已然被王峻給搬空了,戰事一起,糧械的損耗,太過厲害。
馬蹄聲急,嘶鳴聲切,交伴著殺聲,回響在大散關以北的一片開闊地上。在經過長達半日的騷擾之后,兩千余漢騎,在將領的親自統率下,朝出關欲東援雞峰山的蜀軍發起致命一擊。不出意外的,蜀軍潰敗。奮起直追,一直到散關數里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