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的“我”,不會是個阿宅吧。
他有了不好的預感。
馬林又打開聊天軟件,果然聊天記錄也是寥寥無幾,除開一個叫做“揭開世界真相”的群以外,就只和備注為妹妹的人有過聊天記錄。
這簡直干凈得宛如藍天白云。
“揭開世界真相”毫無疑問應該就是“自己”和王瑞明三人所在的個“群”。
他猶豫了一下,還是沒有點進去。
干脆點開了備注為妹妹的聊天記錄。
然后——他的老臉一紅。
因為他看到了……
那密密麻麻的轉賬記錄。
他硬著頭皮往上翻了幾頁,還是轉賬記錄。
關鍵在于,都是“妹妹”給他轉賬。
金額也不大,10元到100元不等,上面的內容全部都是:午飯、晚飯、午飯、娛樂……
臥槽,這個世界的“我”原來是被妹妹圈養的存在嗎?難道這個妹妹,實際上是并不是代指的正常人物關系,而是和“干爹”一樣代指的社會關系?
也許是一個滿身肥肉的富婆?因為某種特殊的癖好,讓“自己”稱呼她為“妹妹”?
馬林不由自主打了個寒顫。
心中產生一種跳車的沖動。
他強行抑制了這個可怕的沖動,但不由對“自己”在這個世界的身份憂心忡忡。
說起來這個世界的我這么沉迷神秘學,該不會已經社會性死亡(注一)了吧。
他的表情變換,時喜時悲,正好被網約車的師傅用后視鏡看到。
這個師傅已經人到中年,看了馬林的樣子,不由勸道:
“小伙子不會遇到什么困難的事情了吧?別想太多,知足常樂就好,別人愛咋咋地,自己要按自己的想法活,到了這年齡都得想開。”
馬林沒想到還能遇到熱心腸的人,有些感動:“師傅,你心態真好。”
師傅哈哈一笑:“不行,我以前也不行,執拗,想不開,這不拆遷了嗎,分了三套房,才想開。
那你說個毛線球。
馬林心中豎起了中指。
很快網約車就開到了目的地。
馬林這個世界的家是一個比較陳舊的小區,里面都是小高層,沒有電梯。
可以看出這個世界的自己經濟能力確實不容樂觀。
他很快找到自己居住的單元,爬到四樓,一堵深綠色的破舊防盜門口,然后一摸褲兜,沒鑰匙。
這就尷尬了。
他站在門口發了一分鐘呆。
再次看了看手機錢包里最后的10元錢,馬林打開手機,點開了“妹妹”的通訊錄。
這個電話到底打不打呢?
馬林陷入了痛苦的掙扎。
本來以為穿越過來就夠慘了,原來真正的慘還在后面嗎?
人在劇烈的精神起伏之后,總是會特別的疲倦。
他現在太需要一個休息的地方了,而睡大街這種事情,他實在不想再經歷一次。
就在他下定決心,準備按下呼叫按鍵的一瞬間,他忽然聽到,防盜門里門閂轉動的聲音。
“哐當!”
門打開了。
注一:該詞最早出自[美]托馬斯·林奇的書《殯葬人手記》,書中有一段對死亡種類的描寫,摘自原文:死亡有多重意義。聽診器和腦電波儀測出的,叫“肌體死亡”;以神經末端和分子的活動為基準確定的,叫“代謝死亡”;最后是親友和鄰居所公知的死亡,“社會性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