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的大離王朝,看似祥和升平,可隱藏在太平盛世下面的,卻是暗流涌動。
李朝歌隱隱有種預感,往后的日子,怕是不會這么平靜了。
若不能快速崛起,李家很可能會在王朝更迭,世家角力這些大變中,淪為炮灰。
.......
.......
兩天之后,春闈正式開啟。
神都春闈的舉辦地,在文公苑。
這里,是天下學子最神往的地方。
文公苑作為歷屆春闈學子科考之地,不光是出過許多名臣大儒,而且,文公苑內的圣衍閣,還是文人圣地。
傳言,圣衍閣內,更有無數前代大儒的墨寶。
有幸獲得進入其中資格者,更可沾染前人文氣,提升己身文運。
大離王朝諸多大儒,無一不是在圣衍閣內,瞻仰前人之作,推陳出新,融會貫通,才漸成一代大儒。
只是,圣衍閣乃皇室要地,從不輕易開放。
唯有歷年來,在殿試之上,被選為狀元的當年榜首,才有資格進入一窺。
來自大離王朝各地的舉子學生們,都站在文公苑前,帶著敬畏之色,等待著登科試考開啟。
李策之自然也不例外。
這次會考,由大離王朝三十余位大儒親審,校正排名。
更有大離王朝唯一的文宗,姜遺恨主持大局。
乃最為高等的一場考試。
本次全國各地,參加春闈的學子,共計兩百余人。
進士之名,只取五十位。
論中榜概率,會試的概率,應當是遠遠高過鄉試和洲試。
但莫要忘了,能參加會試的學子,無一不是優中選優,從層層選拔中,一路走上來的頂尖讀書種子。
這般會試競爭,也是相當激烈殘酷的。
文公苑前,已有許多舉子緊張起來。
李策之并不緊張,他對于這次會考,極有信心。
光是自己能力,便已足夠優秀。
再加上父親遠程護佑,雙保險,這次,名列前茅并不困難。
“策之兄,若是我落榜了,便不準備繼續考了,直接入朝做官了。
屆時,我們同朝為官,莫要忘了共同科考這份情誼,多多照拂一二。”
“說的不錯,策之兄飛黃騰達,指日可待,可切莫忘了我們。”
文公苑還沒有準許入內,皇黨這邊的許多學子,已是圍簇在李策之身邊,一人一句的恭維起來。
李策之中了洲試解元,才名遠播,前幾日的文會上,更是當朝宰相,都出言勉勵。
他一飛沖天的勢頭,已是蓋都蓋不住了。
只要眼睛沒瞎,都知道李策之過了今日,便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少年英才。
大家,自然會趁著這個機會,多多攀附巴結,再不濟,也刷個熟臉。
“諸位兄臺說笑了,八字還沒一撇的事情。”
李策之笑著一一點頭,可并未有過多的回應。
忽然間,他感受到一道目光,似乎在望著自己。
轉頭望去,只見遠處站著的,正是得了世襲罔替的明王世子,李天都。
兩人遙遙相望,并未出言。
李天都微不可查的朝他點了點頭,旋即向后走去。
一些人,觀察到了這一幕,竊竊私語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