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你要說做大規模,他一時半會還沒想那么多。
可是這次從神農集團搞來了這種神奇的新青麥苗之后就不一樣了。
那神農公司的老板陳鍵鋒也沒想到,他原本是想鼓搗出一款合適的綠化草皮。
可以和國外的高標草皮對標的那種,可沒想到最后卻搞出來一款非常適合做飼料的青麥苗。
這種青麥苗成熟周期快,七天一熟,產量還非常高。
而且營養價值還非常豐富,又剛好是牛最喜歡吃的那種。
用來養牛簡直在合適不過了,而且不光牛喜歡吃,羊也一樣喜歡吃。
甚至剁碎了,還可以用來養雞養鴨,反正是給養殖業帶來了一款全新的養殖飼料。
而且這玩意種起來還非常容易,只要扣大棚,無土栽培就可以。
不需要在乎場地,也不需要在乎外面的天氣,不受自然環境的干擾,這成熟率自然就爆棚了。
萬公子在他的廠子里跟蹤實驗了一個月之后,當即就拍板和陳鍵鋒展開了合作。
萬公子也是商界老人了,他知道這種青麥苗如果流傳到市面上去,那肯定會受到無數養牛人的歡迎。
但如果要是那樣,那他的養殖場豈不是沒什么競爭力了?
所以他直接就邀請了陳鍵鋒合資入股了他的養牛場,就要陳鍵鋒出資出技術,到他的養牛場去建幾個無土栽培的飼料大棚,專門種植這種草。
草長成了就直接拿去喂牛,如果第一年公司的效益好,他就打算在今后幾年擴大養牛的規模。
要知道,別看我國農業發達,可實際上,我們的養殖業對比國外,那可不是落后的一星半點。
尤其是對比歐美那些農業高度現代化,高度工業化的國家。
為啥人家歐美的牛肉價格那么便宜,不就是因為工業化,規模化的新養殖模式嗎。
而我們這邊為啥不行?
說白一點,就是因為人口太多了。
你說咱們如果也搞這樣的工業化,規模化養殖,那原本的那些養殖戶不都得失業嗎?
你讓這些人干啥去?
他們又沒什么學識,到城市里也是無業人員。
找不到工作,又沒有生計,那最后的結果只能是大大提升社會的不穩定因素。
所以咱們上邊一直也不怎么提倡搞工業化,規模化養殖產業。
如果國內的肉供應不夠,大不了就從國外進口一些好了,反正總要保住那些人的飯碗吧!
但是近些年來,隨著國情的轉變,隨著牧區人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
上面也開始悄悄放開工業化,規模化養殖的口子了。
比如前些年那些大佬們一窩蜂的開始進入養豬行業,就是個試水動作。
當然這里面說道還有很多,有很多農村的小養殖戶們,確實是吃了虧的。
但對于養牛和養羊,目前國內還動靜不大。
一方面是投入太大,而且這玩意和養豬不一樣,周期長,投資大,資本不愿意進來。
二來也是和國內消費者的飲食習慣有關……
以前因為窮,大家喜歡吃豬肉,因為豬肉脂肪含量高,吃起來更香。
所以國人就養成了愛吃豬肉的習慣。
而愛吃牛肉的習慣,也不過才在國內剛剛興起沒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