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就是瓦軸,哈軸,哈輪機,濱城造船等企業,鐵路老大哥,中石化,中石油等等一系列企業。
都開始紛紛技術更新迭代,使用新的機床,生產開發新的生產設備。
不光是可以提升產能,最關鍵是大大提升了產品生產的效率。
生產率上來了,產品成本就下來了,這樣產品的價格就可以向下浮動,讓消費者受益。
企業競爭力就提升,最后消費者同樣的錢可以購買更多的東西,自然消費意愿就強了。
消費能力自然就上來了,消費多了,整個社會活力就更加充足了。
而且這些企業的產品,可不光是在國內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
在海外的競爭力,也大幅提升了。
就比如咱們的鐵路,此前一直在爭取著能夠走出去。
可惜此前,在東南亞地區,和日本新干線多次交鋒,最后大多都是以敗北告終。
為啥會這樣?
因為一方面日本人真的很擅長攪屎,他們奉行的就是,我得不到,你也別想好過的思維模式。
以前咱們不去國外推銷高鐵,他們也就不搞。
嘿!后來,咱們出來向東南亞國家推廣高鐵了,他們特碼的也就來了。
而且只要咱們參加的項目,他們也要跟著來參加投標。
而且投標的價格,往往都比咱們還低,最后還真被他們搶走了很多項目。
尤其是南越,馬來等一些國家的高鐵項目。
那段時間,可真是把咱們氣的夠嗆,因為他們干的完全就是損人不利己的事。
而且他們還會想盡各種辦法來卡咱們的脖子。
比如咱們的高鐵,有不少設備,原來都是采購他們的。
比如PLC控制單元,以前就采購過三菱的,還有那永不松動的螺絲也采購過哈德洛克的。
還有不少電子元器件,也是用的日本貨。
嘿,等到日本企業和咱們競爭的時候,這些孫子公司,突然就給你來個釜底抽薪,給你漲價。
這就大大增加了咱們的成本,讓咱們在競標的時候沒有了價格優勢。
這樣自然就爭不過他們,說實話咱們最開始可沒少吃這樣的啞巴虧。
可是現在,咱們幾乎所有的東西都已經能夠做到百分百國產化了。
自然也就不用鳥他們了。
而且這次咱們選擇走向海外,開拓市場,也專門選擇了那些,對咱們比較友好的國家。
對于那種兩面三刀,只想著占便宜的國家,咱們是根本就不鳥他們。
主要進軍的是南邊幾個傳統友好國家,在這些地方,咱們的影響力還是比較大的。
而且給他們修高鐵,看似好像不怎么賺錢。
可實際上……你懂得……
不光是高鐵方面有輸出,還有很多的大型基建項目,咱們也開始不斷的發力。
以前咱們承包海外的大型基建項目,很多時候都是虧本來做。
而現在則不然,因為首先咱們大大提升了機械化的程度。
二來就是咱們使用的工程設備,以前都要大量采購日本貨,比如小松,三菱,或者是南朝國的斗山。
這就大大增加了咱們開展海外項目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