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如何延緩人們的衰老,延長人們的勞動年齡,這在外來實際上是一個很大的市場。
比如很多沒什么一技之長人,也許就是打工過了一輩子。
可等他到了六十歲的時候,如果身體因為年輕時,過量勞動,導致很多地方隱患開始爆發。
而他有沒有攢下足夠多的養老金,倒是他該怎么生活?
如果這時候給他一部合格的外骨骼,是不是能夠延長他的勞動壽命,讓他能夠自食其力?
而新發給出的提議就是,如果研發這樣一部外骨骼,那么最起碼是能夠延長人們十年的工作壽命的。
雖然這樣的說法,很是有些不人道。
但這卻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這一點大家可以參考,最近幾年,我國上交社保人口的數量。
這個數量是逐年在減少的……
為什么會這樣,一方面是和經濟大環境有關,隨著出口,基建的萎縮。
很多人失業后找不到相關的工作,只能靠打零工度日。
這些人老了怎么辦?
而我們國家目前國力有不足以做到像歐美發達國家,那樣的福利全覆蓋。
而在發達國家,哪怕是人均GDP如此高的日本,也還依舊要老人保證相當高的社會勞動參與度呢。
更何況是基礎更加薄弱的我們?
所以這些勞動者們,在老了之后,如果能夠自食其力,我們自然是要盡可能的去幫扶一把的。
當然我們也要盡可能的考慮他們的需求,減少勞動給他們帶來的壓力。
如果配上一步外骨骼,可以讓他們只比正常人出百分之四十的力,但卻能夠保證一樣高的勞動效率。
你說這樣的外骨骼,會不會有市場?
而且這樣的外骨骼,也不需要勞動者自己購買,只要雇傭勞動力的工廠來購買或者租賃就可以了。
而這樣的工廠,因為幫助社會解決了一定的養老問題,國家自然可以考慮給他們見面稅收。
這樣就解決了一部分人的養老問題。
另外就是給另一部分生活條件好,但因為身體機能老化,或者是因為疾病,倒是行動不便的老人。
如果給他們配上一套輔助外骨骼,能夠幫他們恢復自由行動的能力,你說這樣的外骨骼會不會有市場?
因為這種外骨骼的幫助,讓這些人具備了生活自理的能力。
這樣就大大減少了社會的負擔。
比如以前誰家要是有這樣的老人,那都要靠家人看護照顧,或者送到養老院。
這些都是需要人力和金錢成本的。
可現在有這么一套外骨骼裝甲,就可以解放家人出去賺錢,也減少養老院的壓力。
這樣的老年人輔助外骨骼,自然就應該是國家大力推廣的。
肖鋒的一個建議,是給新發機器人打開了一個新世界的大門。
要說做工業機器人,這玩意要和國際巨頭搶市場,而最關鍵是這玩意的市場容量也就那么大。
造工業機器人出來并不難,可你給一家工廠裝配上一條生產線,也就是幾個億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