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瑯剛到太平城才三天,便又起程離開。還沒有怎么來的及熟悉這塊自己的封地,只是匆匆轉了轉,做了個簡單的規劃,然后就把武安州托付給了秦用等。
秦用被授為國令。
這兩個職務其實是衛公國的國官,世封制新設,好多制度還不完善,現在就是仿隋朝制度,初步定下的是世封州有三套官制。
一是封國國官制,二是封爵府官制,三是世封州官制。
國官制就是秦瑯是衛國公,世封武安州,于是就有武安州衛公國的這個封國,里面就有一套衛公國國官,這也正是漢魏時講的封爵開國之意。
按隋制,國官有國令、大農二人、尉二人、丞一人、錄事一人,其下還有廄牧長、學官長、食官長、典府長、舍人、典衛、史、府等一套齊全的班子。
國令和大農掌通判國事,國尉掌分判國司事,國丞掌付事勾稽等,典衛掌守衛居宅事。
各有職責,各司其職。
另外還有封**隊,如武安州可擁三軍,每軍千人,這三千人就是隸屬于國官這個體系。
而國官班子外,還有府官班子。
這個府便是開府,是衛國公幕府。
這套班子也很齊全,比如有長史、司馬、咨議參軍,記室參軍事,六曹參軍事,主簿,掾、屬、參軍事、典簽、錄事等一整套班子。
而帳內府和親事府,這兩支軍隊,則隸屬于衛國公府官班子之下。
而武安州做為一個世封州,本身也還有一套州衙班子,有刺史有長史有司馬,有六曹參軍事等。
下屬還有各縣令等。
武安州的土團鄉勇,則隸屬于州衙之下。
反正實際上就是一個衙門,三塊牌子。
當然,也還各有些區別的。比如封國在哪,國官自然也在哪,但府官卻不一定就在封國的,秦瑯在長安有衛國公府,所以衛國公的府官也是跟著秦瑯,跟著衛國公府辦公的。
至于州官,那自然是在州任官辦公了。
秦瑯要返回長安,這武安州這攤子不可能就這樣甩手,必須得信的過的人替他打理,李大亮雖會幫忙照看,可他畢竟是交州刺史,管不了太多。
秦瑯只好讓秦勇他們留下。
讓秦用做國令,負責國官這塊,統領的是封官的三軍三千人馬。秦用則是衛國公府長史,統領府官班子,也負責親事和帳內這兩支牙兵九百人。
獨孤燕云隨秦瑯返回長安。
阿黃暫時留下,秦瑯授他為武安州長史,把自己的五百親軍分了三百給他統領,自己只帶了二百人走。
楊季元被任為武安州司馬兼諒山縣令,而阿儂也被秦瑯留下了,授她武安州兵曹參軍兼門縣土團校尉。
蟲娘則隨秦瑯一起返回中原。
在銀鞍鐵祿都和附離狼衛都這二百親軍的護衛下,秦瑯在大年初一的早上,離開了封地武安州太平城碼頭,乘船北上,原路返回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