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短短一句詩,揭示了戰爭的殘酷,以及將士妻兒的不易。
但謝韻兒明白事理,知道有些事情,不可能以她的意志為轉移,就算心里再不情愿,依然沒多說。
……
……
正德三年。
年關過后,京城周邊降雪少了許多,道路逐漸變得通暢起來。
雖然劉瑾當朝幾年京城政治局勢持續惡化,但普通百姓生活基本沒受到太大影響,相反因為劉瑾推行的一些改革措施,老百姓的生活反倒有一定改善。
初五這天,京城主要市集已經開始有商販活動,到初八京師大多數店鋪都開門營業,京城又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
沈溪到各市集走了走,了解了一下京城米面柴鹽等商品的價格,想知道京城乃至整個北直隸的商貿情況。
隨著大雪消融,京城外商路基本恢復,雖然朱厚照不理朝政,但有謝遷等老臣處理公務,六部以及下面各行省、府縣運轉基本正常,除了一些受災地區出現變亂,別的地方基本能保持平穩狀態。
沈溪在等候胡璉平叛的最后結果。
以沈溪得到的情報看,胡璉想在短時間內平息山東和河南等地叛亂不太容易,只能把一些比較猖獗的響馬給滅掉,算是敲山震虎。
要想讓大明北方徹底安定下來,要么靠地方官府、衛所和巡檢司通力配合,要么就是等對草原一戰結束,挾凱旋之師蕩平一切叛軍。
至于沈溪擔心的劉六、劉七等人,尚未登上歷史舞臺,沈溪不知他們是被歷史浪潮淹沒,還是說尚未到發跡時。
沈溪對中原一帶叛亂不敢掉以輕心,所做決定就是讓胡璉領兵在二月前完成平叛之事,然后領軍回京,準備出征草原。
如今錢糧和兵備,都需要沈溪親自負責。
自從劉瑾倒臺,沈溪便利用自己跟工部尚書李鐩的良好關系,由李鐩上書朝廷開始加大火器的研發和制造,同時沈溪負責在民間大量招募工匠,積極制造武器裝備。
這時代的熱兵器固然威力大,冷兵器也并非派不上用場。
經過沈溪改良的煉鋼、鍛造技術,已運用在兵器打造上,從普通刀劍到長矛,再到盾牌和箭矢等,短短幾年時間內,已獲得飛躍進步,殺傷效果和防御力都驚人。
好在謝遷未對工部用度展開細致審查,使得工部跟朝廷申請的銀兩基本都用在了刀刃上,而且是真正的刀刃。
沈溪年后一直關注熱兵器的打造,如今燧發槍的改良已獲得成功,只是黃火藥的研發沒有眉目,主要是這時代化學工業太過落后,光靠個人研究,在沒掌握大量科學理論的情況下,可謂步履艱難。
即便如此,黑火藥所代表的新式火器已經發展到讓沈溪滿意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