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溪看來,兵器上有優勢是一方面,想要徹底戰勝韃靼人,更重要的還是要在戰略戰術上做出革新,同時激發將士的士氣和積極性,如此方無往而不利。
……
……
正月初十,沈溪終于把答應王瓊的錢糧籌備齊全。
王瓊得到通知后大喜過望,準備盡快帶錢糧回西北。
出發前一天,也就是正月十一,王瓊親自到沈溪府上拜訪,表示感謝。
跟平時在衙門相見那繁瑣的禮數不同,這次私下相見二人都沒有太過拘謹。
一通熱情的寒暄后,話題開始深入。
“……看來之厚執意要在開春后出兵塞外,不知計劃幾月開戰?”
王瓊沒有面圣的權力,對于朝廷的政策只能通過邸報知曉,雖然他在西北掌控軍政大權,但畢竟只是執行者而非決策者。
沈溪道:“計劃是在三月份,不過一切尚未定下來,這幾日我已在想籌備一個戰時衙門,總領全局,等思路理清后便會去跟陛下請示。”
“新的衙門?難道行軍作戰不由兵部作決定?”
王瓊覺得很意外,畢竟朝廷自兵部下還有很多衙門,要開戰的話完全不必再新開設衙門。
沈溪微笑道:“戰時調度非比尋常,如果只是兵部統籌,很容易出現令出多門相互掣肘的情況,這新設的衙門除了涵蓋兵部事務,六部以及各寺司有許多權責也會涉及,甚至三邊和宣大等地方衙門也會囊括其中。”
王瓊實在無法理解沈溪的想法,雖然他很開明,也搞不懂新設個衙門有何好處。
不過王瓊沒提出反對,因為他知道很多事根本就無法阻止,沈溪才是戰事的主導者,甚至可以說連皇帝都要聽從沈溪安排行事。
王瓊道:“那在下到三邊后,安撫好軍心民心,就專心等候之厚你的召喚了……另外,若要開戰的話,西北錢糧用度要比平時多幾倍,大軍未動糧草先行,之厚要考慮清楚,莫要等兵馬抵達,才發現缺兵少糧。”
王瓊臨走前最擔心的問題還是糧草輜重,作為西北最高軍事統帥,王瓊不是以擅領兵敢打硬仗而著稱,行軍作戰那是沈溪所擅長,他最大的優點就是善持家,就好像個大家長一樣,確保所有將士不挨餓受凍。
沈溪點頭道:“這個自然是重中之重,如果準備不充分,這場戰事就不會進行,請德華兄盡管放心。”
沈溪給王瓊吃了一顆定心丸,同事也讓對方明白這場仗非打不可。
至于謝遷和朝中御史言官的反對已形不成阻礙,只要朱厚照在政策上支持,沈溪自己在決策和執行中牢牢把控,這場戰事就一定會展開。
王瓊沒多評價,本來沈溪要挽留他在府上吃飯,但王瓊卻以要回去準備次日行程為由,匆匆告別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