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劉能也沒有埋怨,畢竟到了國家層面,要考慮的問題太多了,并不是他這個層次能夠明白的。
如今軍墾城這么多人才,這么雄厚的資金,為什么不可以試試呢?
既然已經決定,劉能先去了市里,跟新上任的市長靜靜,匯報了自己的想法。
靜靜沉吟了很久,語重心長的說了一句:
“你準備好了嗎?知道自己的選擇代表什么嗎?”
劉能點頭:“我知道,也不后悔!”
靜靜點點頭:“好吧,市里可以拿出5000萬資金支持,別的只能靠你自己想辦法了。”
靜靜做事兒比較穩,之所以只拿出5000萬,這是她可以自己做主的金額,不用跟誰匯報或者開會討論。
劉能本想再給葉雨澤打個電話,說一下自己的計劃,想想就又算了。
事情還沒有做,就搞得滿城風雨,還不如自己把臺子搭起來,現在有了市里的5000萬,加上總公司賬戶上還躺著幾億資金,足可以做一些事情了。
于是,他召集了那些從葉雨澤加州農場回來的年輕人,成立了一個研發小組。
劉能站在會議室白板前,用紅筆重重圈出“基因測序儀”“人工氣候室”等關鍵詞。
陽光透過軍墾城科研樓的玻璃幕墻斜斜灑進來,在參會年輕人興奮又略帶忐忑的臉上投下明暗交錯的光影。
這些剛從加州農場歸來的技術員,大多是農學、生物技術專業出身,此刻筆記本上已密密麻麻記滿了名詞,卻沒人敢輕易開口打破略顯凝重的沉默。
“先解決硬件。”劉能敲了敲白板,“基因編輯需要的crispr系統、高通量篩選平臺,這些設備咱們必須咬牙買。”
他調出一份海外儀器廠商的報價單,會議室里響起此起彼伏的抽氣聲——單是一臺進口基因測序儀就要價兩千萬,更別提配套的低溫離心機、超凈工作臺。
技術員小林推了推眼鏡:“劉總,這些設備歐美對華實行技術封鎖,就算有錢,通關手續也......”
話音未落,角落里的小張突然站起:“我在加州認識個做二手儀器交易的華人,他說能搞到退役實驗室的設備,價格能壓到市場價六成!”
眾人目光瞬間聚焦在這個平時沉默寡言的年輕人身上,劉能眼睛一亮,立刻掏出手機:“
聯系方式給我,今晚就視頻談。”
其實這事兒葉雨澤也完全能做,肯定會比他劉能自己聯系做的更好。
但是劉能還是決定自己做,倒不是逞能,而是這些東西太敏感,一旦被查,會給戰士集團帶來麻煩。
如果因為這件事,讓戰士集團受到制裁,那就得不償失了。所以,他決定自己來。
當晚十點,劉能守在辦公室電腦前,屏幕里的舊金山已晨光微露。
華裔商人陳啟文戴著金絲眼鏡,身后是堆滿儀器箱的倉庫:
“老劉,這些設備都是斯坦福淘汰的,功能完好,就是外觀舊點。不過......”
他頓了頓,“最近海關查得嚴,得走特殊渠道。”
劉能握緊鼠標,指節泛白:“只要能運進來,費用好說。”
最終雙方敲定以三千萬打包采購核心設備,陳啟文承諾兩周內到貨。
與此同時,人工氣候室的選址成了難題。
劉能帶著團隊跑遍軍墾城周邊,廢棄的農機倉庫濕度超標,新建場地又耗時太久。
直到某天路過老棉紡廠,破敗的廠房里積灰的管道突然給了他靈感——這座建于八十年代的廠房層高足有八米,通風系統稍加改造就能滿足恒溫恒濕需求。
“把二樓的棉紡設備全拆了,墻面做防菌處理。”
劉能站在布滿蛛網的車間里,對著施工隊長比劃:
“屋頂加裝智能控溫玻璃,再埋十條水循環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