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遠上前施禮,自言姓黃,也未說明身份,只言來此游玩避雨。而那個中年人也通了名號,此人竟然是反佛斗士傅奕。而三個年輕人則分別是王通、薛德音、蓋文達三人。
此三人者,雖然在后世聲名不顯,但在思想界、文學界上皆為隋末唐初的重要人物。尤其是王通,乃是隋末最有名的思想家。
黃明遠聞三人身份便欣喜,也不管是不是有些貿然,便加入幾人的論述之中。
此時傅奕聲名不顯,而王通、薛德音、蓋文達皆是年輕人,思想開放,也沒什么忌諱,雖然覺得黃明遠此舉有些冒昧,但也不以為意,便再次一起相談。
原來幾人剛才正為是不是要完全禁絕浮屠而爭辯。浮屠者,佛家也。
黃明遠聽了立刻了然,自南北朝以來,思想上正處于儒、佛、道三教爭衡碰撞的思想動蕩時期,傳統儒學教育的正統地位受到嚴重威脅。這一階段,佛教后來居上,尤其是那張有名的《圣人圖》,便是體現。三教之中,釋迦摩尼高舉首位,而孔子和老子相陪,著實刺痛了無數儒家弟子的心。
傅奕是儒道兼修,而王通、薛德音、蓋文達三人都是正宗的儒家弟子,雙方自是皆對佛教沒有什么好感。
二方爭辯的,是到底如何對待佛教。傅奕作為歷史上有名反佛斗士,極為激進,主張要絕對的禁斷佛教;而王通等人則相對溫和一些,認為一味地排斥佛道并非良策,而應探索一條融匯三教的合理途徑。
黃明遠一聽,便明白這幾個人在此自嗨呢。現在楊堅一家都是佛教的支持者,在大隋搞哪門子禁佛。不過黃明遠也不吃驚,畢竟讀書人嘛,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當然靠不靠譜便不好說了。
實際上不獨傅奕眾人爭論,實際上黃明遠也對佛教之事感到擔憂。
佛教問題的興廢在中國糾結了一千多年,后世還信奉者都不知道有多少。不過二人的話黃明遠聽明白了,傅奕的話主張若說還是憤青發作,要一刀切,過于極端;而王通的主張則純屬知識分子的軟弱性發作,人家都打到你家門口了,你還想和人家合作,這時候不是應該先打垮對方再談其它。不過知識分子要有這種魄力,儒家也不會讓佛教壓著打了。
傅奕估計也不滿王通的主張,辯駁道:“浮屠不講君臣父子之義,對君不忠,對父不孝;游手游食,不從事生產;剃發易服,逃避賦役;剝削百姓,割截國貯;講妖書邪法,恐嚇愚夫,騙取錢物。百姓通識者少,不察根由,信其詐語。乃追既往罪過,虛求將來的幸福。遂使人愚迷,妄求功德,不畏科禁,觸犯法律。其身陷刑綱,還在獄中禮佛,口誦佛經,以圖免其罪。”
“好!”
陳遠聽了,不由自主地贊嘆道。陳遠家族素以曾祖父陳慶之為榮,心向故梁。當年梁武帝崇佛,天下無人能及,可侯景之亂,向和尚們求一飯而不得,最后餓死,陳氏家族能不痛恨佛教。
這個時代大家抨擊佛教,無不以梁武帝之事舉例。
陳遠的叫好引得眾人側目,不過陳遠也不在意,他素來對佛家沒好感,如能禁佛,自是大力支持。
“傅先生仗義執言,可謂振聾發聵。”
喜歡天下安康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天下安康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