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望和廖化他們沒有什么好怕的。
他們在青州的時候,并沒有放松對自己的要求。
他們最多就是一個監管不利,自身并沒有做過違紀的事情。
抓完軍紀,徐晃就準備開始練兵了。
青州這些黃巾軍的素質太差了。
連校尉級的,在徐晃幾句話中,都只能瑟瑟發抖,不敢反抗。
而且一嚇,就屎尿齊流,魂飛魄散。
就這樣的素質,打優勢的戰斗還行,要是占據陷入不利的情況,這些人可能掉頭就跑了,就是投降也不奇怪。
原本可以獲勝的戰斗,可能就因為這些人的投降逃跑而失敗。
趙徽并沒有在軍規上寫下禁止投降四個字。
但投降,只有在必敗,在沒有希望的時候才能投降。
什么時候才能投降?
這要看每個將領自身對戰局的分析。
但是現在青州這些校尉,顯然還沒有這個意識。
他們只是依靠自己的感官,當感覺戰局有點不利,或者自己吃力,感覺支持不住了。
他們就沒有繼續戰斗的決心。
這樣的軍隊,只適合打順風順水的戰斗。
而無法打逆風局。
他們內在缺乏堅毅的品質。
這堅毅,并不是天生的,是可以通過艱苦的訓練,讓一個軟弱的人,意志不堅的人,變得自信堅強。
看過幽州兵的訓練,徐晃對于青州黃巾軍的訓練,同樣很不滿意。
他們看似每天都在訓練,可是訓練的效果并不好,每次訓練都有大半人在偷懶。
各個動作,都是在劃水,身子有氣無力。
這樣的訓練,不過是在浪費時間。
就算訓練一年,也沒有效果,還比不上幽州兵訓練一個月的水平。
即使給他們裝備了好的武器盔甲,可是黃巾軍的戰力還是很難提升上去。
趙徽手里也有很多黃巾軍。
但是不管是管亥當初的十萬黃巾軍,還是張燕之前手里的十萬黑山軍。
趙徽從來都沒有全盤接收。
很多人只是為了一口飯吃,不管是他們的身體素質,還是他們的心理狀態,都不適合成為士兵。
訓練他們,要比訓練普通人更加費時費力。
而趙徽也不需要那么多的人自然都是挑選更加優秀的留下,讓更多的人解甲歸田。
徐晃也想精簡一下青州的黃巾軍。
兵在精而不在多。
十萬黃巾軍戰力一般的黃巾軍,他們每個月消耗的糧草非常多。
如果精簡一半,只留下五萬人訓練有素的精兵,他們的戰力不會比十萬黃巾軍低,而所消耗的糧草,每個月要發的餉錢,也會少很多。
這是非常好做的選這題。
選不來的人,無非就是他們能力不足,不能保證五萬人的戰力,會高于十萬人。
只能花費更多的錢糧,養著一幫可能只能用來做炮灰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