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提拔上來的幾個武功平平,沒有能拿得出手的。
“我可以推薦一人。”荀諶道。
袁譚道:“什么人?”
“牽招!”
“牽招?”袁譚有聽過這個名字,但是卻沒有多少印象,并不了解牽招此人。
荀諶道:“對,若是牽招也不行的話,那么鄴城沒有人能夠負責押送糧草了。”
見袁譚還是迷惑,荀諶只好給他介紹起牽招的生平。
牽招少年時也是和劉備交好。
不過后來劉備拜師盧植,而牽招卻是沒能成為盧植的弟子,而是拜師樂隱。
名氣遠比不上盧植,地位也不行,只是在縣城內教授弟子。
牽招十幾歲的時候,拜在他的門下。
而劉備少年時,就極具野心,并不甘心跟隨樂隱這個教書先生,而是千方百計,最終成為盧植無數弟子中的一個。
牽招在跟隨樂隱學習不久后,樂隱也成為車騎將軍何苗的長史。
牽招跟著去了洛陽。
這個時候的牽招,還是個無名小輩。
直到后面洛陽大亂,何進十常侍何苗等人全部被殺,牽招的師父樂隱也在這場大亂中死于非命。
而牽招則是帶著師父樂隱的尸體返回冀州。
而在路上遭遇山賊,與牽招同行的其他人,見到山賊的時候紛紛逃跑。
而牽招一人獨殺數十個山賊,帶著師父的尸體闖了出去。
由此牽招才聲名鵲起,在冀州有了點薄名。
只是這點名氣,在當時的袁紹眼中不算什么。
牽招也是這半年,才加入袁紹集團。如今也只是一個校尉。
只是有能力的人,總是容易被人發現。
牽招在軍中的表現,很早就被荀諶看在眼里了。
荀諶正好借著這次的機會,將牽招提拔上來。
區區一個校尉,并不能發揮出牽招的才干。
比起眭元進趙睿,牽招的不管是統帥能力還是個人武力,以及智慧謀略,都要遠超這兩人。
“既然此人有此等本事,那就依照先生之言,由他來押送糧草前往幽州。”袁譚道。
“但是糧草征收的事情,還請先生能多幫助我。”
袁譚很清楚,他在世家心中沒有多少威信。
如果他來征收糧草,絕對會有很多世家都不會配合。
不要說一兩個月的時間,就是一年的時間,他也不一定能征收到二十萬石的糧草。
冀州這一年來,之前已經被袁紹多次征收過糧草了。
普通百姓家中已經沒有余糧。
世家雖然有,但是已經沒有多少人愿意再拿出來。
而荀諶,在世家眼中還是有很高的地位。
他是潁川荀家的人,冀州這些世家還是會有人愿意給荀諶面子。
多少都會稍微配合一下荀諶,拿出一點糧食意思一下。
荀諶自己在主動上門拜訪一下,還可以再多要一點。
勉勉強強湊個二十萬石的糧草,還是沒有太大問題。
只是時間上,荀諶也無法把握。
不過現在也不需要太著急,荀諶估算只要兩個月內,能夠湊集到二十萬石糧草就可以了。
薊城的驛館,即使田豐和公孫瓚同住在這個驛館,但是兩人見面的次數越來越少,說的話也越來越少。
隨著趙徽的旁觀,公孫瓚也不在隱藏自己的心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