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和丹麥開戰之前,馬林就有幫助瑞典開發法一倫的銅礦的意愿了。因為,馬林知道,瑞典現在沒有什么財政收入來源。若是光靠呂貝克和自己的贊助,也不是個事情。
因此,馬林早就和老斯滕斯圖雷談過,自己出人手和設備,幫忙開發法一倫的特大銅礦。得到的收益,五五對半分。不過,開發銅礦的投入,都是馬林來。
實際上,老斯滕斯圖雷也沒有意識到法一倫銅礦是一個特大的銅礦,而是以為只是個普通的銅礦。因此,對于馬林要求的對半分,還覺得有些不好意思,還打算只收稅收呢。
按照慣例,金銀銅等貴金屬礦藏,歐洲官方的稅收標準為10到20。馬林打算把其中一半的收益給瑞典官方,自然是免稅的。這樣,馬林相當于少拿30的利潤。但是,卻變相地資助了瑞典。好讓瑞典有足夠好的財政力量,去應對丹麥可能的報復。
要知道,瑞典緯度高,只有南部地區適合搞一點農業。至于北部地區,尤其是北極圈以北的地區,瑞典人根本就沒開發過。生活在北部地區的,只有薩米人。
在這樣的情況下,瑞典基本沒啥財政收入來源。因此,瑞典看著比丹麥大多了,但財政,卻趕不上丹麥。
甚至,在四國聯盟攻打丹麥前,瑞典南部沿海適合農業和貿易的地區,都在丹麥人的控制之下。
原本歷史上,瑞典就是一直不是丹麥的對手,直到法一倫銅礦得到了大開發,瑞典才有了足夠的財力,組織軍隊和丹麥抗衡。名震天下的古斯塔夫二世,要不是有法一倫銅礦的巨大收益作為支撐,也無力參與德意志的“三十年戰爭”了。畢竟,瑞典要農業沒有農業,要貿易沒有貿易,幾乎啥都沒。若是沒有法一倫銅礦的支撐,瑞典財政幾乎就是一坨那啥
現在的瑞典,即使從丹麥手里收回了南部地區。但是,財政狀況依然不佳。雖然說,有一些鐵礦開采和冶煉,但規模不大,獲利也不多。倒是木材比較多,但多為松木,橡木比較少。松木沒有橡木那樣暢銷,一般被用來打造家具,或者提取松香。當然,造船時,也可以用松木打造甲板和桅桿。主要是,橡木耐海水腐蝕,而松木不耐海水腐蝕,只能用來打造高于水平面的不和海水接觸的部分。
早在從哥本哈根回來前,馬林就和老斯滕斯圖雷簽署了書面協議,馬林派人開發法一倫銅礦,收益的一半歸瑞典官方。同時,銅礦的經營免稅。因為,礦稅包含在那一半的收益里了
另外,瑞典官方,不得干涉法一倫銅礦的經營。這樣,馬林就可以控制法一倫銅礦的經營和銷售。當然,瑞典官方若是需要采購銅,馬林是必須供應的,而且還得優惠價供應。
之前,馬林早就派科勒,找人去南邊的奧地利去招攬銅礦開始和冶煉的工程師。奧地利就在阿爾卑斯山下,銅礦和銀礦比較多。所以,這邊相關的工匠也較多。德意志南部地區,向來都是歐洲手工業比較發達的地區。這邊的手工業和礦業,技術都是比較發達的。波西米亞和奧地利,一直都是歐洲重要的貴金屬產地。這里的工匠,水平也是很高的。
而且,在奧地利,馬克西米利安一世用抵押貸款的方式,把歐洲此時最大的銅礦蒂羅爾銅礦,抵押給了神羅第一富豪雅各布富格爾。
此時歐洲的銅價,是很昂貴的。出于商人本性,雅各布富格爾認為,歐洲銅價還不夠高。而銅價上不去,是因為銅產量太高了。于是,神羅第一土豪雅各布富格爾,封閉了部分礦山,讓蒂羅爾銅礦減產。這樣,銅的供應少了,價格自然會上漲。
只不過,這樣一來,就有部分蒂羅爾銅礦的工程師和礦工失業了
趁此機會,科勒派過去的人,直接高薪招攬了那些失業的工程師。并且,還招攬了部分老練的礦工,充當工頭和師傅,去法一倫銅礦指導瑞典人開礦畢竟,開礦這活兒,也是需要老練的礦工帶隊和指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