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賀揚不斷的下達了進攻的命令,相距超過兩百丈,契丹人的冷箭居然射了進來,可想而知,契丹軍中的確藏有神射手。
面對困獸猶斗的契丹人,劉賀揚如果指揮大軍馬上沖殺過去,即使最終獲得了勝利,損失難免會令人肉痛。
所以,劉賀揚參照著李中易的戰法,先命人堆起干柴和干草,再將火罐扔出去,目的是想在兩軍之間,用雄雄燃燒的火墻暫時進行隔離。
等契丹人的銳氣被大火燒盡之后,劉賀揚再指揮李家軍起家的槍陣,便可以收到事半功的效果。
“嗖嗖”以弓馬起家契丹人,拼命的挽弓搭箭,他們射出來的箭雨,如同疾風暴雨一般,惡狠狠的砸進了劉賀揚擺下的步軍大陣之中。
盡管,劉賀揚擺出了“烏龜盾陣”,可是,契丹人反擊的箭雨實在太過密集,冷箭時不時的穿透盾與盾之間的縫隙,扎入李家軍將士們的胸膛。
“放火罐”劉賀揚并沒有馬上展開弓箭的反擊,只是一個勁的催促投石營,仿佛不要錢的似的把特制的火罐,砸到兩軍陣前。
“呀火”朝著劉賀揚沖過來的前排契丹人,被雄雄烈焰嚇得直往后面縮。
可是,從城中逃出來的契丹人源源不斷的涌出,他們卻拼命的朝前面擠。
一心只想著逃命的后來者,仿佛被瘋狗咬過一般,幾乎在一瞬間,便沖垮了正在挽弓的袍澤陣營。
“咄咄咄”射到盾上的弓箭稀疏了不少,被護在盾后的劉賀揚,不禁冷冷的一笑,果斷的下令說,“弓弩營,三段擊”
一直待在劉賀揚身旁的楊懷中,見劉賀揚的指揮頗有章法,他不由暗暗點頭,鄉帥沒有看錯人,老劉的確是塊領兵打仗的好材料。
道理是明擺著的,契丹人雖然臨時組織了弓箭手們的反擊,可是,從城里逃出來的契丹人,顯然會推擠契丹人的陣線。
而且,劉賀揚第一時間便讓輔兵營堆起了干柴,繞著營州西門放了一圈大火,僅僅留下了一條寬不足二十丈的豁口。
如果,完全把西門堵死,契丹人失去了逃生之門,顯然會和劉賀揚的第二軍拼死一戰。
如今,劉賀揚頗有預見性的留了條通道,即使有些契丹人想拼命,也很難抵御逃生的本能。
兩軍交戰之時,硬拼的實力是基礎,其次才是靈活多變的對戰策略,劉賀揚有條不紊的阻隔和擠壓戰術,令楊懷中感覺到滿意。
豁口處的李家軍官兵們,在軍官的指揮下,仿佛一部精準的屠殺機器,從始至終都在重復著一套動作。
舉槍,突刺,攪動,收槍,再舉槍周而復始
新兵馬強剛剛收回手里的長槍,就被從天而降的溫熱液體,噴了個滿嘴滿臉。
“呼”馬強長長的吐出一口濁氣,趁著挺槍攢刺的間歇,毫不在意的抹了把臉,黏黏的溫熱液體,隨著他甩臂的動作,濺到了身旁袍澤們的臉上。
滿滿的血腥味,無可阻擋的鉆入馬強的鼻子,散發出令人作嘔的異味。
今晚的戰斗,并不是馬強第一次挺槍殺人,早在拿下榆關之后,一部分趁虛作亂的契丹人,就是被他用槍挑死的。
按照軍法,李家軍的新兵們,必須見過血之后,才會被允許真正的上陣殺敵。
從榆關到營州,死于馬強槍下的契丹人,至少超過了五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