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相公”
一番寒暄過后,楊炯兩眼一直盯在李中易的身上,鄭重其事的拱了拱手,卻遲疑著沒有說出下文。
李中易隨即明白,楊炯這是有私房話想說,擔心帳內人多嘴雜,導致泄露了不該傳播的機密。
“博約公有何指教,但講無妨。”李中易揮手屏退了左右之后,卻無視于楊炯錯愕的眼神,獨獨在帳內留下了何大貝。
“博約公,某家信得過何右亭,料其必不會誤了大事。”李中易看出楊炯的猶豫不決,便特意抬手指著侍立于身側的何大貝,鄭重其事的點明,何大貝是心腹中的心腹,毋須擔心和多慮。
楊炯十分驚訝的望著何大貝,這么個不起眼的西北鄉下佬,竟然獲得了李中易的絕對信任,實在是令人難以置信。
何大貝礙著楊炯在場,他表面上沒有異常的神態,裝出若無其事的模樣。實際上,何大貝的心里,如同感江倒海一般的波瀾起伏。
知遇之恩,天高地厚,何大貝暗暗攥緊拳頭,心里默默的念叨著李中易曾經說過的一句話李某用人,從來不問出身
何大貝,前任靈州軍鋒銳營指揮,現任羽林右衛參議司左副參議。
現在已是李家軍高級將領的何大貝,出身于夏州,祖上世代務農。他父親在世時,家境還算是不錯,有百余畝良田的祖產。
后來,黨項人崛起之后,拓拔家倒行逆施,異常歧視中原漢民,強行搶走了何家的上好良田。
何大貝一氣之下,便投了靈州官軍,指望著打回夏州去,奪回祖產。
可是,靈州官軍懦弱無能,只敢守著州城,不敢輕易出城半步,這讓何大貝覺得異常之苦悶。
正好,當時身為靈州小吏的宋云祥,有心結交靈州軍中的俊杰,這么一來二去的,兩人就成了關系莫逆的至交。
李中易奪取靈夏之役,本土的將領之中出力最多的一是宋云祥,另一個便是勇敢善戰的何大貝。
經過多年的密切合作,李中易越來越信用何大貝,并逐漸將其提拔到了參議司左參議總參謀部副總長的高位。
楊炯瞥了眼臉色平靜如水的何大貝,不由暗暗驚嘆不已,李無咎端的是好手段吶,區區一句暖心話,遠勝于封官許愿那種赤果果的利益輸送。
“李無咎,當世之梟雄也。”楊炯曾經在私下里,對李中易下過這個結論,聽眾只有范質。
只可惜,范質當時并沒有把他的警告放在心上,只是擺著手說“有韓仲達、趙元朗二人在側,毋須多慮。”
今日在軍中一看,心思異常敏感的楊炯,決心回京之后,必須再次提醒范質李無咎必懷操莽之志
李中易倒沒有特別在意楊炯的小心思,如今的他李某人羽翼基本豐滿,總數超過一萬五千的新兵,正源源不斷的補充進入羽林右衛各部之中。
北征的途中,尤其是在河北洺州全殲了四萬余契丹精銳之后,李中易乃是當世名帥的聲譽迅速爆棚,羽林右衛的軍威大振,沿途投軍的壯士絡繹不絕。
李中易一向是寧缺毋濫的個性,投軍的數萬人之中,僅僅挑選了一萬五千多名身強體壯的純粹農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