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鄴安排一輛馬車,命令侍衛送他去興慶宮,見太上皇和皇太后。
李岱和裴三娘已經得到消息,正在宮里等待這個流落他鄉的孫子到來。
回到皇宮,李鄴坐在坐在御案前,仔細閱讀李成華的第一份報告,第一份報告并不涉及河中,主要以碎葉和拔汗那的見聞錄為主。
當然,既然是正式報告,那么所有見聞錄都是真實可信的內容,有據可查,就算是無法核實,李成華也會注明消息來源。
其中有三則消息引起了李鄴的關注,第一則是葛邏祿強占伊麗河谷,被唐軍擊潰敗逃,但他們逃去了夷播海以西,而不是逃回老巢玄海一帶。
這就說明他們的老巢已經被人占領了,從位置和實力來分析,只可能是昆堅部,雖然還有一些小部落,但實力太弱,根本無法和葛邏祿人相比,就算被擊敗的葛邏祿人,他們也遠不是對手。
這讓李鄴很精通,如果昆堅部占領了玄海一帶,那他們的下一步必然是金山北麓,這可是李鄴的目標,這就意味著他得提前下手了。
李鄴又注意到第二則消息,竟然是關于吐蕃,讓他精神不由一振,已經很久沒有吐蕃的消息了,沒想到這次吐蕃消息竟然是來自拔汗那。
李鄴連忙細看,去年吐蕃兩次派特使拜訪了拔汗那女王,竟然是商議吐蕃和拔汗那同時出兵,攻打碎葉,拔掉唐軍在蔥嶺以西的唯一據點。
這就讓李鄴感到困惑了,吐蕃從哪里出兵?
他再看下一個關于吐蕃的消息,第三則消息更是讓李鄴吃了一驚,一支五百人的吐蕃軍護衛吐蕃使團三月份前往烏仗那訪問。
這個消息有注明,是烏仗那的商人提供的消息,無法核實真假。
但這個消息恰好就給了前一個消息注腳,如果前一個消息為真,那么這第三個消息真的可能性就大了。
這說明了一個嚴峻問題,吐蕃再一次打通了大勃律到朅師國的通道。
李鄴一陣頭大,吐蕃還真是一個打不死的小強,對吐火羅矢志不渝,屢戰屢敗,屢敗屢戰,一次又一次要進入吐火羅。
其實,李鄴和吐蕃打了這么多年的交道,他很清楚吐蕃的意圖。
吐蕃最大的短板就是人口不足,在南詔一下子損失了五萬大軍后,令吐蕃痛徹心扉,吐蕃四處開拓,都是為了尋找人口資源。
有了人口資源,吐蕃就有了和唐軍開戰的底氣。
吐蕃之前是想引進天竺人口,但天竺人口不堪大用,徹底失敗,它把目標又轉向了吐火羅。
吐蕃還是想利用吐火羅的人口和唐軍對抗,一定是這樣。
這時,侍從在門口稟報,“陛下,韋相國求見!”
李鄴點點頭,“宣他覲見!”
不多時,韋見素匆匆走進來,手拿一本冊子,他躬身行一禮,“陛下,戶部初步清點報告出來了。”
“有多少?”
“白銀約兩千萬兩,黃金三百七十萬兩,金幣兩百四十萬枚。”
李鄴點點頭笑道:“超過我們的預期啊”
“陛下,還有一個有趣的情況,拔汗那的黃金中,居然有一批吐蕃的黃金。”
李鄴并不奇怪,他笑了笑問道:“有多少?”
“二十萬兩黃金,都是給吐蕃貴族們鑄造的金佛,拔汗那準備作為國禮送給吐蕃,微臣想不通,拔汗那還是大氣!”
“不是大氣,是愚蠢,拔汗那女王的愚蠢!”李鄴冷冷道。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