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這是這些天各組人員的實驗結果。”
實驗室中,樊鵬越將手中的資料遞給了徐川,同時簡單進行了一些陳述“按照你的要求,實驗室七組人員,對總計一十四種不同的碳酸乙烯替代品進行了實驗。”
“實驗結果中,最好的兩種材料分別是氟代碳酸乙烯酯和三甲硅烷亞硫酸酯。”
“這兩種材料能在較大程度上和目前的人工sei薄膜相匹配,在替換后計算得出的庫倫效率分別是99645和99721。”
“但與此對應的,這兩種材料替換進去后同樣有自己的缺點。”
“比如氟代碳酸乙烯酯替換后出現了充放電效率降低等問題。”
“這些實驗數據量比較少,只能做一個初步的參考,畢竟我們的時間不夠做完整的實驗和測試的。”
“此外,一些安全方面的檢測也沒有做”
實驗室中,徐川從樊鵬越手中接過這些天以來的實驗數據,一邊聽著他的簡述,一邊翻看著手中的資料。
從十一月初發現碳酸乙烯是導致鋰枝晶和析鋰問題的主要原因后,川海材料研究所就在不斷的對其進行實驗。
盡管時間很短暫,只有二十天左右的時間,但在有目標,人手設備足夠的情況下,足夠他們實驗不少的新材料了。
當然,這些天的實驗和檢測都不太完善,也不是很正規。
材料與材料之間的適配性、電池的安全性能測試等之類的問題都沒去考慮的。
不過相對比這些問題來說,找出一種能夠代替碳酸乙烯的添加劑,更重要一些,至于其他的東西,可以在后面來慢慢的完善。
徐川想要在十二月十號去瑞典領獎前搞定這個問題。
弄完后,去領個諾貝爾獎,等從歐洲那邊回來后,核能β輻射能聚集轉換電能項目那邊對兩種防護材料的測試也差不多完成了。
這樣一來,諾獎后的時間他就可以將主要精力投到核能項目上去了。
只是從目前的進度來看,這一愿望,大概很難實現了。
測試的十幾種添加劑,目前來看沒有一種很合適的,基本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
如果拋開鋰枝晶和析鋰問題,碳酸乙烯還真是所有添加劑中性能最優秀的一種。
“或許可以稀釋一下碳酸乙烯的濃度試試亦或者找一種材料中和一下”
翻看著手中的測試報告,徐川腦海中浮現出另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碳酸乙烯在未來依舊活躍在未來的鋰電池中,肯定是有它的作用的。
“如果能找到解決碳酸乙烯導致析鋰問題的辦法,或許碳酸乙烯還有它的另一個作用。”
忽的,徐川腦海中浮現出了另一個名詞。
“計劃報廢”
所謂的計劃報廢,指的是工業上的一種策略。
即產品供應商有意為產品設計有限的使用壽命,令產品在一定時間后報廢。
最早出現在燈泡上。